旋转就位可摘局部义齿下姜婷教授

作者:医院修复科李健姜婷

 固位体是影响可摘局部义齿(RPD)美观效果的关键因素,美观是RPD修复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多种既不违背RPD设计的基本原则,又能减少在前方基牙显露金属卡环的美学RPD,旋转就位RPD即其中之一,其利用导平面板进入前方基牙的邻面倒凹,可有效减少金属卡环显露,实现卡环固位式RPD良好的美观效果。

旋转就位美学可摘局部义齿

固位体是影响可摘局部义齿(RPD)美观效果的关键因素,常用的固位体是不锈钢丝弯制的卡环或合金铸造卡环,放置在唇颊面时,卡环的金属色与天然牙形成明显反差。有学者报道,可以通过减小固位体的体积和数目、选用杆形卡环,以及在金属固位体表面烤瓷或者烤漆等来提高美观效果,但是固位臂的厚度增加会增强异物感,对固位臂的调改以及固位臂的弹性形变等都会导致瓷和漆的脱落。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应用附着体、套筒冠等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美观效果,但是费用昂贵,制作复杂,对维护要求高,目前,常用的固位体仍然是卡环。美观是RPD修复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使卡环固位式RPD也能取得良好的美观效果,很多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既不违背RPD设计的基本原则,又能减少在前方基牙显露金属卡环的美学RPD设计理念。旋转就位RPD利用导平面板进入前方基牙的邻面倒凹,是减少金属卡环显露的有效方法之一。

旋转就位RPD的不同特点

与线性就位RPD相比,旋转就位RPD可以采用3种旋转就位方式,即:从前向后旋转,从后向前旋转,从牙弓一侧向对侧旋转。为了减少前方基牙唇颊侧卡环的应用,主要采用从前向后或者从牙弓一侧向对侧旋转的旋转就位道,导平面板进入前方基牙的邻面倒凹,后方基牙应用常规金属卡环,使义齿取得满意的固位。旋转就位RPD先就位有旋转中心的第一部分,然后旋转修复体,就位第二部分,而线性就位RPD通过共同就位道就位,即所有的支托同时就位。由上述临床试验研究看出,我们通过对20件旋转就位RPD的跟踪评价,在义齿戴用2周和1年复查时,患者对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取戴效果的评价与线性就位R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功能恢复上,旋转就位RPD和线性就位RPD没有明显差别。此外,旋转就位RPD的美观效果明显好于线性就位R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旋转就位RPD通过减少金属卡环显露,有效地提高了RPD的美观效果。

临床试验观察

我们选取需要RPD修复的患者40例,分为旋转就位RPD修复组[肯氏(Kennedy)Ⅲ类和Ⅳ类牙列缺损患者各10例]和线性就位RPD修复组(20例,牙列缺损类型、范围与旋转就位RPD修复组匹配)。在研究模型上进行观测和就位道设计,归纳旋转就位RPD的设计特点,进行模型模拟预备后,制作模板用于指导临床基牙预备。义齿戴用2周和1年复查,按A(效果优良)、B(效果尚能接受)、C(效果不良)3个等级评价修复效果,比较旋转就位RPD和线性就位RPD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归纳旋转就位RPD的设计要点,双重就位道的夹角(α)一般为10°~15°,α越大固位力越好,但要增加对后方基牙的牙体预备量,前方基牙的近中或者远中邻面设置进入倒凹区的导平面板(图1~3)。

图1设计就位道夹角的示意图

图2旋转就位RPD修复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的示意图

图3旋转就位RPD修复KennedyⅣ类牙列缺损的示意图

临床应用中,40件义齿顺利戴入。旋转就位RPD的初戴时间[(32±8)min]与线性就位RPD的初戴时间[(33±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戴用2周和1年复查,旋转就位RPD和线性就位RPD的固位、稳定、咀嚼和取戴的评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0件旋转就位RPD的美观评价均为A,线性就位RPD分别只有7件和6件的美观评价为A(P<0.05)。由此可见,旋转就位RPD减少了金属卡环显露,可有效提高美观效果,在功能恢复上与线性就位RPD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时需要模型模拟预备和使用模板指导口内牙体预备,并需要精密制作义齿支架。

■小结

旋转就位RPD由于减少了金属的显露,有效地提高了卡环固位式RPD的美观效果。在采用旋转就位RPD时,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进行准确的模型观测和双重就位道设计,并且制作模板指导口内牙体预备。旋转就位RPD还要求更加精确地制作义齿,对医师和技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感谢医院义齿加工中心李赛、陈薇技师等在本文病例治疗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欲了解更多,请查阅“李健,姜婷等.旋转就位美学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45(1):64-68.”)

作者简介

  姜婷,籍贯浙江,中国致公党员,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及国际交流部部长,亚洲口腔修复学院理事。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和咬合学的医、教、研工作及口腔粘接修复、牙髓组织再生、骨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本科,年获国家教委及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本留学,年获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齿学博士学位。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工作,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年11月~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牙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颞下颌关节病及咬合学专委会委员及国际牙科研究会、国际修复学院等学术团体会员,任《国际修复学杂志》(IntJProsthodont)等多家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专业论著5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书籍8部,翻译专业书籍或教材4部,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精通日语和英语。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27期03~04版”)

“发现牙医的精彩,满足牙医的需要!”——《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好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yshl/17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