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重点牙周病学牙周炎上慢性

上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第一单元牙周病学牙龈疾病。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给我更好的建议哦

8月22日

第四章牙周病学

第三单元牙周炎(上)慢性牙周炎

重点提示

本单元较为重要,属考试的重点之一,需重点掌握各型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每年出题很多,无论是牙周炎的诊断和病例分析,都离不开基本临床表现,复习时应该结合真题,举一反三。考生应多花时间重点复习,并结合病例题掌握。

考点串讲

一、慢性牙周炎

1.病因及病理

基本与单纯性龈炎相同。主要是由龈下菌斑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炎症加重并扩展,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成为牙周炎。

2.临床表现

(1)部位:侵犯全口多数牙,磨牙区和前牙区较常见。

(2)病程:病程进展缓慢,可长达十年或数十年。

(3)局部特点:早期即出现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但程度较轻,常不引起患者重视。以致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还可以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才来就诊,牙槽骨以水平吸收为主。

(4)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根据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程度和牙槽骨吸收程度确定。牙槽骨吸收分为水平型吸收(骨上袋)和垂直型吸收(骨下袋)。(5)晚期伴发症状:①牙齿移位;②移位和龈乳头退缩,造成食物嵌塞;③牙周支持组织减少,牙松动移位、不均匀磨耗等,造成继发性(牙合)创伤;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发生根面龋;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3.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晚期牙周炎诊断不困难,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区别不明显,需仔细检查确诊。两病鉴别要点见表4-1。

表4-1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鉴别要点

牙龈炎

早期牙周炎

牙龈炎症

牙周袋(、)

附着丧失

牙槽骨吸收

治疗效果

假性牙周袋

病变可逆行,组织恢复正常

真性牙周袋

有,能探到釉牙骨质界

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

炎症退缩,病变静止,但已破坏的支持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4.预后判断

确诊后,还应根据病情确定其严重程度、目前是否为活动期等,以便判断预后。

5.治疗

早期治疗的效果较好,能使病变停止进展,结缔组织和牙槽骨有一定程度的修复。

治疗以消除局部病因为主,辅以手术为原则并应针对每个患牙逐个制订治疗计划。

(1)局部治疗:①控制菌斑;②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③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④牙周手术;⑤松动牙固定术;⑥尽早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

(2)全身治疗:一般不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严重病例可口服甲硝唑、替硝唑或螺旋霉素等有效药物。有的患者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等,必须加以控制。

(3)维持期的牙周支持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菌斑。

二、侵袭性牙周炎

1.命名的变迁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和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发生于全身健康者,具有家族聚集性,疾病进展迅速。它包含了旧分类中的三个类型,即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和青春前期牙周炎,这三个类型曾合群为早发性牙周炎。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建议更名为侵袭性牙周炎。

2.病因及危险因素

病因虽末完全明了,某些特定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感染,机体防御能力的缺陷是主要因素。

3.病理

以慢性炎症为主。

4.类型及临床特点

(1)青少年牙周炎:①年龄与性别:青春期至25岁的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②口腔卫生情况: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③好发牙位: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乳牙一般不受侵犯;④X线片所见:第一磨牙“弧形吸收”,切牙区多为水平吸收;⑤病程进展很快;⑥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⑦家族史。

(2)快速进展性牙周炎:①发病年龄是在青春期至35岁;②病损呈弥漫型,累及大多数牙,有的曾有青少年牙周炎病史;③有严重及快速的骨破坏;④活动期牙龈有急性炎症并伴有龈缘区桑葚样增殖,静止期炎症消失;⑤菌斑的沉积量在各病例间相差悬殊;⑥多数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缺陷,本型有时伴有全身症状;⑦一般患者对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3)青春前期牙周炎:起于乳牙萌出期,年龄可早至4岁左右或更早。罕见,病因不明。分两型:

①弥漫型:牙龈有明显的重度炎症;牙槽骨破坏速度快;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低下;患儿常伴有中耳炎、皮肤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情况;对抗生素治疗反应欠佳;所有乳牙均可波及。

②局限型:侵犯少数乳牙;牙龈病较轻或为中等程度,但可有深牙周袋;骨破坏的速度比弥漫型者缓慢;可有中性粒细胞或是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障碍,但不是两者同时出现;不常伴有中耳炎及其他感染;对治疗反应尚佳;血清中有伴放线放线杆菌或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的特异抗体。

5.诊断及鉴别诊断

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特点:①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但也可超过;②无明显的全身疾病;③快速的骨吸收和附着丧失;④家族聚集性;⑤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菌斑及局部刺激量不一致。

6.预后判断

比慢性牙周炎的预后要差。

7.治疗

(1)早期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刮治、根面平整和翻瓣术等。

(2)抗菌药物的应用,常用四环素族药物、甲硝唑和阿莫西林配伍。

(3)调整机体防御功能。

(4)综合治疗。

(5)定期复查,维护疗效,开始每1~2个月1次,病情稳定间隔期可逐渐延长。

下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牙周病学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大家敬请期待,感谢朋友们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安全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zlff/16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