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恒牙三大区别
每个人一般都有两副牙列,乳牙是6个月至2岁半左右萌出的,恒牙是6岁至12岁左右萌出的。年轻恒牙是指萌出后未完成牙根发育的恒牙。儿童至青少年期是乳牙、恒牙的替换时期,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区分孩子的牙齿是否已替换。
1、乳牙因为磨耗很难看到明显的牙尖,而年轻恒牙往往呈锯齿状。
2、乳牙颜色偏白;而恒牙微黄,更有光泽。
3、与恒牙相比,乳牙偏短小,靠近牙龈的部分突出更明显。
龋齿发展分三个阶段
乳牙和恒牙都会发生龋病,病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早期,牙齿的光滑表面出现白垩色点或斑块,之后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窝沟变黑,周围有白垩色斑块。这时孩子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窝沟变黑,周围有白垩色斑块中期,这些褐色斑块的颜色加深,牙体组织脱落,形成蛀洞。孩子吃冰或热的食物时会有不适,有的孩子可能没有不适症状。
蛀洞后期,这些蛀洞会影响牙神经。孩子吃饭、刷牙时会出现牙痛,有的睡觉时会突发牙痛,甚至出现牙龈肿胀、脓疱,严重的还会导致面部肿胀、体温升高。
牙龈肿胀、脓疱乳牙和年轻恒牙的龋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乳牙和“六龄齿”(第一恒磨牙,6岁左右萌出),萌出不久就可能发病,发病时间早;乳牙和年轻恒牙矿化较差,耐酸性差,容易患龋;龋蚀进展快,很快发展为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形成残冠和残根。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龋病各有特点。乳牙龋病可同时累及多颗牙或一颗牙的多个牙面,龋蚀范围广;自觉症状不明显,家长易忽视;乳牙龋病常常引起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这种防御机制有利于龋病防治。年轻恒牙龋病受乳牙患龋状态的影响;“六龄齿”龋病可表现为表面完整,内部有蛀洞;牙齿表面的窝沟易患龋。
龋齿发生与四因素有关
临床上,医生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很难控制孩子蛀牙”。其实,儿童容易患龋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乳牙特殊的解剖特点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无法有效清洁。
②乳牙和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矿化程度偏低,抗酸力弱。
③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咀嚼能力差,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且甜食多,黏着性强,易发酵产酸。
④儿童较难自觉维护口腔卫生,家长往往又不够重视,加上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菌斑、食物碎屑、软垢易滞留在牙面上,有利于细菌繁殖,导致龋病。
孩子蛀牙怎么治家长发现孩子蛀牙了,是否需要治疗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龋病会带来严重后果。
从局部来看,龋洞会增加口腔内食物残渣滞留的机会,影响整个口腔环境,易使龋病波及周围牙齿;破损的牙冠、暴露的牙根会损伤口腔黏膜;若龋病进展到根尖周炎,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最终导致牙列发育异常。
从全身来看,龋病带来的咀嚼功能下降会影响儿童营养摄入,进而影响颌面部和全身的发育;前牙的缺损会影响正确发音和美观,对心理发育也会造成一定影响;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可作为病灶使其他系统发生感染。
因此,家长不能误以为乳牙会被替换而不用治疗,要避免贻误龋病治疗的时机。
乳牙龋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充填术、预成冠修复术、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及拔除后间隙维持术。医生会根据患牙的病损深度、在牙弓中的位置、继承恒牙的发育情况、儿童年龄等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家长和孩子如果可以有效配合,并注意日常口腔健康维护,治疗效果一般都是不错的。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专家介绍
汪俊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理事。
医学专长:擅长儿童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的诊治,以及错畸形的早期矫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南部)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南部)
作者:汪俊上海九院儿童口腔科
原文刊于《大众医学》
健康丨生活丨阅读丨习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