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嵌体材料多种多样,瓷嵌体凭借其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美观性,成为近几年越来越多医生选择的修复体。
什么是嵌体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来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嵌体的种类,按材料不同分为:
合金嵌体/黄金嵌体
树脂嵌体
瓷嵌体(主要指铸瓷嵌体)
由于合金嵌体美观性差,现如今应用地越来越少。随着材料学、技工工艺和粘接技术的发展,树脂嵌体和瓷嵌体应用越来越多,当牙体缺损涉及邻面、牙尖、咬颌点,剩余牙体支持力量足够时,就可以考虑做全瓷嵌体。
瓷嵌体有很多优点:
口外模型制作,可以精雕细琢,完美恢复牙体形态,更好恢复尖窝交错关系,各个面都可高度抛光不易附着菌斑,易清洗。
基牙预备时除去了脆弱易折的牙体,修复后牙体的抗压抗折能力增强了。
有效避免直接填充树脂时,树脂聚合收缩导致的微渗入并且可以和牙体结合更加密贴,大大减少继发龋。
牙体破坏较多的情况,可以用高嵌体恢复,相比全冠而言可以保留更多的天然牙体,并有利于牙周维护(高嵌体或是全冠的适应症,具体由医生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掌握)。
小编列出了瓷嵌体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1窝洞底部、侧壁等过渡区域,都应修整圆钝;窝洞轮廓线也需修整圆钝。
a.瓷嵌体虽然抗压强度高,但抗折能力低,脆性大,如果牙体有锐角,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而造成嵌体折裂,所以牙体制备后的所有过度区域都要磨圆钝。
b.通常金属嵌体的制备需要在洞缘磨出45度、0.5-1mm宽的小斜面,目的是增加金属嵌体与牙体的密合度,降低边缘牙齿组织的折裂。但瓷嵌体由于抗折能力低,边缘要有一定的厚度,所以不需要制备斜面。
2要确保最小咬颌面深度不小于1.5mm,最窄宽度在2.5mm以上。
3建议窝洞向颌面外展6-10度;且窝洞过渡区的表面角应接近90度。
医生在进行嵌体修复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嵌体就位不下去。嵌体往往涉及多个线面,需要医生尤其注意要取得共同就位道。国内教科书对金属嵌体的颌面外展角度要求是3-5度,但嵌体建议扩展到6-10度,以利于顺利就位。因增加外展而减少的摩擦固位力,可以通过树脂粘接来弥补。窝洞过渡区的表面角建议接近90度,也是为了方便就位,同时可增强嵌体与牙体组织的稳定性。
嵌体制备操作要点:选用短截锥形车针预备洞型,例如固美的车针KR..倾角为4度。这样通过对洞壁的平行制备,可以得到颌向外展角为8度。车针的顶端直径1.55mm,底部直径为2.1mm,工作部分长度为4.0mm,所以制备时窝洞最低深度差不多要达到工作长度的一半以上,宽度要达到车针顶部直径1.5倍以上。根据嵌体设计的原则,在共同就位道方向去除悬釉和倒凹,洞壁的边缘不形成小斜面。如果窝洞底部接近牙髓,需要进行垫底处理。
窝洞制备好之后,需要用相同形态的车针进行精修。
小编为您重点讲述下嵌体粘接要点主要看看市面上常见的瓷嵌体的粘接要点。嵌体的粘接涉及到牙体与水门汀、嵌体与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对于牙体,需要有牙体的粘结剂;对于嵌体,需要有嵌体的处理剂;中间通过树脂水门汀,才能把嵌体粘接牢固。
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