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爱牙日,云南教育报刊社特意邀请云南省著名儿童口腔医生刘娟,把有关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分享给家长们,希望能改变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和行为,带给您的孩子一口棒棒的牙。(牙好,胃口就好)
刘娟:云南省著名儿童口腔医生刘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医院/医院副院长。曾留学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牙学院专修儿童牙科,香港大学牙学院名誉副教授,博士生指导老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南地区儿童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口腔健康教育学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口腔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医疗质量管理学组组员;云南省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云南省口腔医学会秘书长,医院协会口腔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青少年口腔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主持及参与完成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口腔保健书5部。
爱牙问答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我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专业儿童牙医的情况?
刘娟:我国有三亿多儿童,云南省有一千多万儿童,根据年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6.0%,平均每个孩子有3.5颗坏牙,其中97.6%都未经治疗,呈现发病率高而治疗率极低的特点;而云南省的乳牙龋病发病率为71.6%,平均每个孩子有4.5颗坏牙,98%以上的孩子都未经治疗。然而在我国,经过规范化儿童口腔专业培训的,长期从事18岁以下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专科儿童口腔医生(也称为儿童牙医)才有多人,云南省专业儿童口腔医生不足40人,90%的州市没有一个专业的儿童牙医。回想自己作为儿童口腔专科医生和口腔预防专业人士的20多年历程,治疗了数万的小朋友,然而面对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的严峻状态,面对我省儿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匮乏,面对儿童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在全省分布的不平衡,面对社会乃至口腔界对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解、支持力度的不足,面对家长们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和意识的缺乏,自己内心深感任重而道远,深深感到要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必须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树立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预防口腔疾病远比治疗好。
记者: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哪些?
刘娟: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有:
(1)龋病:包括乳牙和年轻恒牙的龋齿。
(2)牙髓病与根尖周病:以乳牙的患病率高。
(3)牙外伤:恒牙比乳牙多见,特别是8~13岁儿童发病率高。
(4)牙齿发育异常:有先天缺牙,多生牙、畸形牙尖和恒牙萌出困难、乳牙滞留等。
(5)牙周和粘膜组织疾病:牙龈炎、疱疹性口炎等。
(6)错合畸形:反合、开合、牙列拥挤等。
记者:乳牙龋齿(俗话说的长虫牙)也需要治疗吗?为什么?
刘娟:乳牙是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儿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乳牙咀嚼功能的健全和完整,是促进牙弓、面部、颌骨发育不可缺少的生理刺激,是全身营养供给的保证。学龄前儿童易患龋,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由于对乳牙重要功能及龋病危害性认识的不足,许多家长认为乳牙始终要被替换,不需要治疗,从而延误了龋病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乳牙龋齿对孩子健康影响非常大,首先,乳牙龋齿发展速度快,牙体因龋病能很快破坏,在短期内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炎症会引起乳牙根的吸收,引起乳牙过早脱落,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消化功能和全身生长发育;其次,乳牙是恒牙萌出的向导,乳牙过早缺失,邻牙就会向缺失牙的空隙处移位,使空隙变小,影响恒牙萌出,使恒牙位置异常,造成牙颌畸形;再者,孩子的牙有洞,就会不用该侧的牙咀嚼食物,而只使用对侧的牙吃东西,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进而影响孩子的面部美观;第四,若乳牙严重龋坏不予治疗,则有可能并发牙根尖周围炎症,使恒牙的发育受影响,以致造成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症,未经治疗的乳牙根尖周炎还常常是引起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引起身体远处器官或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口腔和全身健康;最后儿童牙齿龋坏,不美观,说话漏气,就会产生消积心理,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极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记者:乳牙过早脱落会有些什么样的危害?
刘娟:在很多情况下,乳牙还没到正常的替换期,因为龋病导致的残冠、残根或是乳牙根尖部有广泛的炎症,过早地拔除了乳牙。乳牙过早脱落对儿童的全身健康及口腔健康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是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加重了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从而影响全身健康;其次,前牙缺失对美观和发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再者,后牙缺失,颌骨由于没有正常的咬合关系而失去生理性功能刺激,造成颜面部不对称畸形及缺牙两边的邻牙向缺牙侧倾斜,使得间隙逐渐变小,影响恒牙的萌出,这样会造成以后这个间隙相应的恒牙因位置不够而错位或萌出困难,造成牙列不齐或咬合紊乱。
总之,乳牙过早脱落会危害孩子口腔健康及全身的健康。
记者:什么是“六龄牙”?
刘娟:儿童到了6周岁左右,在乳牙列的最后面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萌出的牙,为第一恒磨牙,上下左右各一颗,因其在6岁左右萌出,所以俗称“六龄牙”。它的萌出没有替换任何乳牙,甚至其他位置的乳牙还没有开始脱落“六龄齿”就已萌出。
记者:为何要重点保护“六龄牙”?
刘娟:“六龄牙”就功能来讲,是生理作用力的中心点,它牙冠最大,牙尖最多,咀嚼面积最宽,承担的咬合力和咀嚼功能都比其他恒牙大;是恒牙列中最强壮的多根牙,因其牙根分叉角度大而特别结实;“六龄牙”位于整个牙弓的中部,成为牙弓的主要支柱,对于保持上下颌牙齿正常的排列,维持正确的咬合关系以及保证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如果“六龄牙”因为蛀牙引起早失,不仅会大大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它的早失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和引起邻牙的倾斜以及对颌牙的伸长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对儿童身心健康及为不利。
记者:为什么“六龄牙”容易患龋?
刘娟:一般家长对恒牙萌出的特点了解不多,只知道“乳牙掉一颗,恒牙长一颗”,因此误认为“六龄齿”是将来要被替换的乳牙而忽视了对其保护,造成六龄齿刚刚萌出就已龋坏。“六龄牙”是整个恒牙列中最容易龋坏的牙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六龄牙”萌出最早:新长出的牙齿钙化差,所以极易患龋,易受破坏,并且龋蚀发展较快,易侵犯牙髓和根尖周组织,致使许多“六龄牙”在儿童时期就已脱落。
(2)“六龄牙”解剖形态上存在缺陷:萌出时牙面窝沟深,细菌、食物残渣容易在此堆积,产生龋坏。
(3)“六龄牙”萌出时间长,自洁作用差:该牙从牙尖露出牙龈到整颗牙齿萌出与对HE的牙齿建立咬合关系,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在整个长牙过程中,局部有牙龈瓣覆盖,细菌、食物残渣等容易在此堆积,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儿童不能很好地进行口腔卫生清洁:由于“六龄牙”萌出时,孩子小,常不能有效地进行口腔卫生清洁。
“六龄牙”萌出时没有乳牙的脱落,易被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对它的龋坏置之不理,造成永久性缺牙。可见,“六龄牙”的健康应该引起每位家长的高度重视,在其萌出后要及时做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如已发生了龋坏,尽早治疗。以上内容来自云南教育幼儿教育分享,版权归云南教育幼儿教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