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认定结果按照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大类型公布。
新疆医科大学三门课程喜获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关亚群教授负责,焦谊、梁小弟、刘玲、陈艳老师参与建设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
林晨教授负责,阿仙姑?哈斯木、史永华、马红、刘玉武老师参与建设的《病理学》课程;
马彩玲教授负责,朱启英、腊晓琳、马俊旗、祖菲娅老师参与建设的《妇产科学》课程。
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只有两所高校获批(广东医科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病理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只有5所高校获批(清华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只有3所高校获批(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
目前我校还有药理学、牙体牙髓学、环境卫生学、外科学、中医各家学说共5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和标准化。新疆医科大学今后将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按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推进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更新,授课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推动课堂革命和学习革命,切实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医学院
他们正在终结学生挂科的“魔咒”
在医学生眼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大家公认的一门高难度、高挂科率的课程。无论是其晦涩的专业知识,还是其复杂的理论架构,这门课都有些令人发憷。如何把深奥的理论变成让学生能易于接受、乐于学习、学以致用的知识?关亚群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让看似深不可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变成了一门让医学生们越学越有意思、越钻研越快乐的有趣课程。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堂上,翻转课堂、PBL教学、情景式教学、思维导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授课和学习方式。在教研室老师焦谊教授看来,摈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导和核心,“我们在讲到三大代谢的枢纽——三羧酸循环时,学生们用自创的rap唱跳出来,把难以记忆的专业知识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记住,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反映特别好。”
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被同学们改编成了便于记忆的rap或顺口溜,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新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已经教了十多年生化课的王延蛟老师坦言,如今备这门课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何设计好每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