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k4助理篇牙列缺损

此部分内容为每日考点分享,再阅读之后可退回主界面回复“T”,则有与此内容相对应的真题可以做哦~~,若有任何建议请回复,谢谢~

另外,因为编辑兼容问题,口腔里某些特殊字符偶会出现错误,比如(牙合),或缺失,请以你的专业知识做做判断哦~~

(五)固定义齿的设计

1.固位体设计

(1)固位体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能够抵抗各种外力而不至于松动、脱落或破损。

②能够恢复桥基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前牙还应美观。

③能够保护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预防口腔病变的发生。

④能够取得固定桥所需的共同就位道。

⑤固位体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和变色,不刺激口腔组织,无毒性。

(2)固位体类型

①冠内固位体:

冠内固位体即嵌体固位体,因其固位力差,外形线长,容易产生继发掘。对活髓牙来说,嵌体洞形的预备因需要一定的深度易伤及基牙的牙髓;对死髓牙而言,嵌体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已很少采用嵌体做固位体。

但如果桥基牙已有龋坏,在去净龋坏后,只需将洞型稍加修整,且缺牙间隙小,咬合力小或对固位体的固位力要求不太高,也可考虑、选用嵌体作固位体。此外,嵌体还可以向面和轴面扩展,形成“嵌体冠”利用冠内及冠外联合固位形以满足固位力的要求。

②冠外固位体:

包括部分冠与全冠,这是固定桥采用最多、也较理想的一种固位体。其固位力强,牙体切割浅,能够满足美观的需要,能较好地保护桥基牙牙体组织,适应范围广。

③根内固位体:

即桩冠固位体。其固位作用良好,能够恢复牙冠外形,符合美观要求。根内固位体主要用于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死髓牙。对于某些牙位异常,且没有条件做正畸治疗的患者,可通过根内固位体改变牙的轴向,以此增进美观。

目前,因为烤瓷修复技术的发展,根内固位体一般与全冠固位体联合使用,即将根内固位体做成桩核,再在桩核上制作全冠固位体,这样,可更容易获得共同就位道。

(3)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提高固位体的固位力:

固位力大小、基牙条件、固位体的类型、牙体预备量。

②双端固定桥两端固位力基本相等。单端固定桥固位力要求高。

③固位体的固位力大小:

与力大小、桥体跨度和桥体弧度相适应。

④固位体之间的共同就位道。

⑤防止基牙牙尖折裂。

⑥修复基牙的缺损或畸形。

⑦边缘设计:

前牙一般在龈缘下,冠内固位体边缘线延伸到自洁区。

⑧美观要求。

⑨利用固位体调节缺失牙间隙。

(4)特殊基牙的固位体设计

①牙冠严重缺损:

牙的固位体设计此类牙多为死髓牙或残根,只要缺损未深达龈下,牙齿稳固,应尽量保留。先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在根管内插入并粘固桩,用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充填形成核形,再在其上制作全冠固位体。前牙可先做金属铸造核桩,再做全冠固位体。

②牙冠严重磨耗:

牙的固位体设计在临床上常见患者的磨牙因磨耗变短,如果做常规的全冠牙体预备,面磨除后则会使牙冠变得更短,固位力下降。对于这类牙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如果是活髓牙,可只预备各轴面,设计制作不覆盖面的开面冠,但这类固位体要求有性能良好、不易溶解的粘结剂。如果基牙是死髓牙,经过根管治疗后,可从面利用髓腔预备箱状洞型,设计成嵌体冠固位体,利用箱状洞型增加固位力。

③倾斜牙的固位体设计:

对于无条件先用正畸治疗复位的基牙,可以改变固位体的设计,以少磨除牙体组织为原则来寻求共同就位道。如临床上常见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久未修复,造成第二磨牙近中倾斜移位。当倾斜不很严重时,在牙体预备前仔细检查设计,使倾斜牙与其他桥基牙一道按最适合的共同就位道进行预备,其原则是不损伤牙髓,尽可能少磨除牙体组织。

如做全冠固位体牙体预备时,因为牙的倾斜,其近、远中的垂直轴面都较短,即使在远中面向龈方延伸,固位作用仍有限,而且易在龈端形成台阶。此时可做成不覆盖远中面的改良3/4冠固位体,在颊、舌侧轴面预备出平行轴沟,以增强固位。

如果磨牙倾斜比较严重,还可设计为套筒冠固位体。

其方法是,先按倾斜牙自身的长轴方向进行牙体预备,制作内层冠,将内层冠的外表面做成与其他桥基牙有共同就位道的形态,最后按常规完成固定桥。先粘固内层冠,再粘固固定桥。固位体(即外层冠)的边缘不必伸至龈缘,因内层冠已将牙齿完全覆盖。当然,有时出于美观需要,也要求外层冠覆盖到龈缘。

近年来,由于粘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严重倾斜的桥基牙已有采用少磨牙体组织的粘结固定桥予以修复,即采用金属翼板固位体,由颊舌方向分别就位,并与桥体牙面部分组合而成。但这类粘结桥需拓宽足够的邻间隙,才有利于自洁作用。

2.桥体设计

(1)桥体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够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维护牙弓的完整性。

②具有良好的自洁作用,有易于清洁的外形和良好的光洁度,符合口腔卫生要求。

③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经久耐用,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④形态色泽美观,舒适。

⑤桥体龈面大小适宜,与黏膜密合而不压迫黏膜;悬空式桥体要便于清洁。

⑥桥体面大小和形态应与基牙的支持和固位力相适应。

(2)桥体的类型

①按材料分:

金属桥体、非金属桥体、金属与非金属联合桥体。

②按龈端与牙槽嵴黏膜接触关系分:

接触式桥体、悬空式桥体。

③按桥体龈端形态分:

盖嵴式桥体、改良盖嵴式、船底式桥体、悬空式桥体。

(3)桥体的具体设计

①桥体的面

面的形态:

桥体面的形态应根据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及与对颌牙的咬合关系来恢复。面的尖、窝、沟、嵴都应与对颌牙相适应,在恢复咬合关系时,咬合接触点应均匀分布,并使接触点的位置在功能尖部位尽量靠近桥基牙面中心点连线。适当降低非功能尖的高度,以减小固定桥的扭力。切忌前伸或侧向的早接触。有研究表明,正常牙齿牙周膜对垂直力与侧向离的耐力比值为3.49∶1。

面的大小:

咬合面的大小与咀嚼效能有关,也与基牙承担的力大小有关。为了减小力,减轻基牙的负担,保持基牙健康,要求桥体的面面积小于原缺失牙的面面积,可通过适当缩小桥体面的颊舌径宽度和扩大舌侧外展隙来达到此目的。桥体面颊舌径宽度一般为缺失牙的2/3;基牙条件差时,可减至缺失牙宽度的1/2()。

一般来说,若两基牙条件良好,桥体仅修复一个缺失牙,可恢复该牙原面面积的90%左右;修复两个缺失牙时,可恢复原缺失牙面面积的75%,修复三个相连的缺失牙时,可恢复此三牙原面面积的50%左右。在临床设计时,这些数值仅作参考,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缺牙部位、咬合关系等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减少力,减轻基牙负担的措施除了减小桥体的颊舌径外,还可以加大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舌外展隙,增加食物的溢出道,减小面的牙尖斜度等。

对于单端固定桥,由于其杠杆力的作用,面减径以减小力更是必要的措施,可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各减径1/3到1/2。

减小力的方法:减小颊舌径;减小舌侧近远中径,扩大舌侧外展隙;减小牙尖斜度;加深颊舌沟,加大食物溢出道()。

②桥体的龈端():

桥体的龈面可设计为接触式和悬空式桥体。

接触式桥体:

接触式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膜接触,在失牙区牙槽嵴高度正常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桥体形式。其优点是美观,有利于发音及龈组织的健康。

鞍式桥体:

桥体的龈面呈马鞍状骑跨在牙槽嵴顶上,与黏膜接触范围较大,多用于后牙下颌后牙缺牙区槽嵴顶狭窄时可用鞍式桥体。

改良鞍式桥体:

由于鞍式的接触式桥体自洁作用差,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为了有利于义齿保持清洁卫生,应尽可能减小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的接触面积,使接触面积小于原天然牙颈部的横截面积。桥体的唇、颊侧龈端与牙槽嵴顶接触,使颈缘线的位置与邻牙协调一致,符合美观要求。桥体龈面向舌侧延伸时逐渐聚合,尽量扩大舌侧邻间隙,使食物残渣容易溢出。此种改良鞍式桥体接近天然牙冠外形,美观,舒适,自洁作用好,是一种理想的桥体形式,也是临床最常采用的一种桥体形式。

盖嵴式桥体:

又称偏侧型桥体,其龈端与唇颊黏膜的一小分部分呈线性接触,舌侧呈三角形开放。其特点是接触面积小,食物虽会在舌侧间隙停滞,但设计良好仍可使其自洁作用好。主要用于上牙牙槽嵴吸收较多者。

改良盖嵴式桥体:

又称为牙槽嵴顶型桥体或者改良偏侧型桥体,将唇颊侧的接触区扩大至龈嵴顶,即舌隆突延长与牙槽嵴顶接触。其特点是可以防止食物进入龈端,自洁作用好,患者感觉舒适,上、下顽固定桥都可以使用该设计。

船底式桥体:

桥体的龈端与牙槽嵴的接触面呈船底形。特点是容易清洁,但颊侧和舌侧的三角形空隙容易滞留食物,用于下颌牙槽嵴狭窄的病例。

悬空式桥体:

龈面与牙槽嵴顶的黏膜不接触,而是留出至少3mm以上的间隙,便于食物通过而不聚集,自洁作用良好,又称为卫生桥。尽管如此,其龈面仍可有牙垢和菌斑附着,自洁作用并不理想。此外,它与天然牙的形态差异大,美观性差,舌感不舒服,主要用于后牙缺失的修复。

③桥体的轴面

唇颊面和舌腭面的外形和凸度:

在恢复缺失牙唇颊面外形时,应参照天然牙的解剖形态特点和缺牙区的具体情况,且符合美观要求。同时,正确恢复唇颊面突度,在咀嚼运动中,食物的排溢流动对牙龈组织产生生理性按摩作用。

如果轴面突度恢复过小或无突度,牙龈组织会过多地受到食物的撞击;而突度过大,会失去生理性按摩作用,食物滞留,不利于自洁。桥体舌腭面虽然对美观的要求不高,但也需要适当的突度,加大舌外展隙,有利于清洁。单端固定桥体有毗邻牙接触关系时,应与邻牙保持良好的接触;桥体的游离端按常规恢复其邻面外形,保持光洁。

唇颊面的排列位置:

桥体的排列位置通常和缺失牙间隙一致,排列出的桥体形态与同名牙相似,与邻牙协调,达到美观的要求。如果缺牙区间隙过宽或过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缺牙区间隙略大于同名牙时,可通过扩大唇面近远中邻间隙,加大桥体唇面突度,制作轴向发育沟纹等措施,利用视角误差达到改善美观的目的。如果缺牙间隙明显大于同名牙,可酌情添加一较小的人工牙。

唇颊面的颈缘线:

桥体唇颊面颈缘线的位置应与邻牙相协调,才能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如果缺牙区牙槽嵴吸收较多,将桥体按原天然牙的位置排列,让其颈缘与牙槽嵴黏膜接触,桥体牙会显得过长。为了使颈缘线与邻牙协调,可将桥体颈1/3适当内收,加大唇面龈1/3至中1/3的突度,达到对桥体牙形态和美观的要求。

邻间隙的形态:

邻间隙的形态影响桥体轴面外形。为了不影响美观,前牙唇侧邻间隙的形态尽可能与同名牙一致。后牙舌、腭侧的邻间隙应扩大,以便食物溢出和清洁;后牙颊侧的邻间隙对美观影响不大,也可适当扩大。

④桥体的色泽:

与邻牙和同名牙相接近。

⑤桥体的强度

影响桥体弯曲变形的有关因素如下。

a.桥体的厚度与长度:

桥体的厚度与长度,尤其是桥体的金属面和金属桥架的厚度与长度,与桥体的抗弯强度密切相关。在相同条件下,桥体的弯曲变形量与桥体厚度的立方成反比;与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也可以说,桥体的厚度越大,桥体的抗弯性越大;桥体的长度越长,桥体的抗弯性越差。

b.固定桥支架材料的机械强度:

材料的机械强度以材料本身具有的应力极限值来衡量。若材料的应力极限值高,表明该材料的机械强度大,桥体不易发生弯曲变形。

c.桥体的结构形态:

桥体的结构形态对抗弯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若桥体截面形态为平面形,比截面为工字形、拱形者更易发生弯曲变形。

d.力的大小:

桥体的弯曲变形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力是导致弯曲变形的主要原因。没有力的作用,桥体是不会发生弯曲变形的。

增加桥体抗弯曲变形的措施如下。

a.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材料制作桥体。

b.对于金属塑料联合桥体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金属面或金属桥架的厚度。必要时,后牙可采取全金属桥体。这种情况多见于后牙的失牙区近远中径大或龈间隙过小的患者。

c.桥体的金属桥架或金属基底尽可能设计为具有抗弯曲能力的形态,各桥体牙之间、桥体牙与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使相连部分形成圆弧形,减小应力集中,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d.适当减轻力:

力是引起弯曲变形的原因之一,过大的力,不仅损害基牙的健康,还会引起桥体弯曲变形,甚至破坏固定桥。减轻力的方法主要是减少面的接触面积,可采取减小面颊舌径宽度,扩大面舌外展隙,加深面颊舌沟等措施,以达到减轻力的目的。

3.连接体设计

(1)固定连接体:

固定连接体位于基牙的近中面或远中面,相当于天然牙的邻面接触区,其截面积为4~10mm2,前牙固定桥的连接体面积小,位于邻面中1/3偏舌侧;磨牙固定桥的连接体面积大,位于邻面中1/3偏方;前磨牙固定桥的连接体面积介于磨牙与前牙之间,亦位于中1/3偏方。

连接体的四周外形应圆钝和高度抛光,形成正常的唇颊、舌腭外展隙和邻间隙,切忌将连接体占据整个邻间隙甚至压迫牙龈,妨碍自洁作用。焊接连接体的焊料应流布整个被焊区域,焊区应高度抛光。

(2)活动连接体:

在半固定桥和可摘固定桥中,栓道通常位于固位体上,呈凹槽形,栓体则位于该端桥体上,呈凸形。当栓体嵌合于栓道内即形成活动关节,亦称为栓道式附着体。半固定桥可用于倾斜基牙难以求得共同就位道的病例。

由于半固定桥的可动端在制作栓体栓道时要求较高的铸造精度,且固位体对基牙的保护作用较差,倾斜基牙上可设计套筒冠固位体,故临床较少用附着体制作半固定桥。而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中,附着体连接方式应用普遍。另外,当固定桥的跨度太长时,可将其分段,用附着体连接为整体。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和支持方式

1.按义齿对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类

牙支持式义齿、黏膜支持式义齿、混合支持式义齿。

2.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

塑料连接式可摘局部义齿、金属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七)Kennedy分类法(、、、、、、)

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远中。

亚类指的是除主要缺隙外,另存的缺隙数的统称。  

(八)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用观测仪的分析杆检查各基牙和黏膜组织的倒凹情况以确定可摘局部义齿的共同就位道,并绘出各基牙的观测线。

结合临床检查情况,在模型上确定基牙的数目和分布,卡环和大连接体的类型、位置、基牙倒凹的大小和可供利用的有利固位的倒凹,检查软组织倒凹,设计基托伸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最佳的义齿设计方案。

(九)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基本要求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人工牙、基托、支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

1.人工牙

(1)作用

①替代缺失的天然牙以恢复牙弓完整性;

②建立正常咬合、排列和邻近关系以恢复咀嚼功能;

③辅助发音;

④恢复牙列外形和面形;

⑤通过对缺牙的修复,可起到防止口内余留牙伸长、倾斜、移位及关系发生紊乱的作用。

(2)选择人工牙的原则:

人工牙一般为成品供临床选用,也可个别制作。成品人工牙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和种类等选项,具有耐磨性好,对组织无刺激,无毒,不致癌,有一定的可调磨、抛光等加工性能。

①前牙

a.尽量满足美观和发音方面的要求,并有一定的切割功能。

b.形态、大小和色泽应与同名牙对称,和相邻牙协调,并与面形、性别等相适应。

c.多个前牙缺失,人工牙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选色时要考虑颜色的色相(色调)、彩度(饱和度)以及明度,保持自然、逼真,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

d.尽量选用成品牙,特殊情况(巨大、异形、牙色特殊)可个别制作。

e.所选前牙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应取得患者的同意和认可。

②后牙

a.后牙的功能以咀嚼为主,即以压碎、捣细、研磨食物为主,因而尽量选用硬度较大、耐磨性能好的硬质塑料牙,或与牙釉质硬度、磨耗性能相近的瓷牙及铸造金属牙。

b.外形、颜色应与同名牙和邻牙协调。

c.人工后牙尤其是游离端缺牙,排牙应适当减数,牙的颊、舌径应比相应的天然牙的颊舌径小,增加食物排溢沟,利用增加机械便利,以减小基牙及支持组织的力负荷。

d.颊面

龈距和近远中径应与缺牙间隙及余留天然邻牙相谐调,与对颌牙有适当的超覆及咬合接触关系。

(3)种类

①按制作材料可分为塑料牙、瓷牙、金属牙,包括金属/舌面牙及全金属牙。

a.塑料牙:

多选用成品硬质树脂牙,也可个别制作,与基托为化学性连接。不易脱落,有韧性,不易折断,可任意磨改以适应不同缺牙间隙和咬合情况。但与瓷牙相比,硬度较差,易磨损和老化,易变色,咀嚼效能较低。

b.瓷牙:

借盖嵴面上的钉或孔与基托相连,为机械固位。瓷牙硬度大,质地致密,不易磨损,咀嚼效率高,光泽好,不易污染变色。但脆性较大,易折裂,磨改需谨慎,咬合冲击力也较塑料牙大。适用于缺隙较大及多个后牙连续缺失、缺牙间隙的近远中距离及龈距离正常、缺牙区牙槽嵴丰满、对颌牙牙周健康者。

c.金属(舌)面牙:

是指人工牙后牙的面及前牙的舌面部分,用不同金属铸造或锤造制成,利用金属固位装置与塑料牙或基托机械连接。由于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故能承受较大力,不易破裂及磨损。但是难于磨改调。适用于缺牙间隙过窄小、龈距离过低者。

d.金属牙:

对于缺牙间隙过窄小或龈距离过低者,为了防止人工牙的折断和便于固位体等义齿部件的连接,可采用铸造金属牙或金属牙与支托卡环及大连接体等整体铸造,达到修复缺隙和耐用的目的。

②按人工牙面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解剖式牙,半解剖式牙以及非解剖式牙。

a.解剖式牙:

亦称有尖牙,牙尖斜面与底面的交角即牙尖斜度为30°~33°,与初萌出的天然牙面相似。正中时,上下颌牙间有良好的尖凹扣锁关系,咀嚼功能较好,形态自然,但咀嚼运动时,侧向力大,不适用于义齿固位差或对颌牙已有明显磨损的患者。

b.非解剖式牙:

其面无牙尖或牙尖斜面,也即牙尖斜度为0°,故又称无尖牙、平尖牙或0°牙。其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面具有溢出沟。正中时,上下颌牙齿面不发生尖凹扣锁关系,咀嚼运动时,侧向力小,对牙槽骨的损害小。适用于义齿固位差、对颌天然牙已显著磨损或为人工牙者。对颌牙无磨损或磨损不显著者,因咬合接触过少,影响功能,不宜选用。

c.半解剖式牙:

其面有牙尖斜坡,牙尖斜度为20°左右,上下颌牙齿间有一定尖凹扣锁关系,咀嚼效能较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力小,临床应用较广。

③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成品牙与个别制作牙。对牙形、牙色正常的前牙,以及缺牙间隙较大的后牙,应尽量选用成品牙。因牙形过大、牙色特殊、缺隙过窄小、颌位关系异常或龈距过低无法排列成品牙者,可采用雕刻蜡牙法制作个别后牙。

④按人工牙与基托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化学连接(塑料牙)、机械连接(钉、孔瓷牙)及混合连接(金属、舌面牙)等方式。

2.基托

(1)基托的功能:

①连接作用:

排列人工牙,连接义齿各部件成一个整体。

②修复缺损:

修复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的缺损。

③传递力:

承担、传递与分散人工牙的咬合力。

④固位及稳定作用:

借助基托与黏膜间的吸附力、基托与基牙及相关牙之间的摩擦力、约束反力,以增加义齿的固位及稳定,同时具有防止义齿旋转和翘动的间接固位作用。

(2)基托的类型

①塑料基托:

色泽近似黏膜,较美观,制作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经济,便于义齿修补和添加,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但其强度相对较低,需有一定厚度,材料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易老化,是非良导体,温度传导作用差,且不易自洁。

②金属基托:

一般由金属铸造而成。因金属强度大,不易折断,且可将基托做得较薄、小巧,患者感觉舒适美观。温度传导作用好,适用于有一定的舒适美观和强度要求、经济条件尚可者,或修复的垂直空间受限、塑料基托修复强度不足的患者,多用于牙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义齿。但金属基托制作工艺较复杂,修理和加补比较困难,而且无法重衬,对口腔条件差的患者应慎用。

③金属网加强塑料基托:

兼备金属、塑料基托的优点,常与缺牙区低间隙的网状加强联合应用,对基托易发生折裂的应力集中区和几何薄弱区进行加强,但网状加强设计要合理,既要提供足够的强度抵抗基托的折裂和变形,又不能体积太大太厚,影响人工牙的排列和义齿其他部件的连接,以及义齿的舒适度。

(3)基托的要求

①基托的伸展范围:

根据缺牙部位、数目、基牙健康状况、牙槽嵴吸收程度和邻近软组织缺损情况、力的大小等决定。在能满足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不影响唇、颊、舌软组织活动的原则下,尽量减小基托范围,使患者感到轻巧、舒适、美观。

如:个别前牙缺失,牙槽嵴丰满者可不放唇侧基托;牙支持义齿后腭部基托尽可能前移,使基托缩短,以免引起恶心;但是黏膜支持式的上颌可摘局部义齿,上颌后牙游离端义齿基托一般应盖过上颌结节,伸展至翼上颌切迹的中部,基托后缘中部则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处;下颌义齿的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前1/3~1/2;基托的唇、颊侧边缘应伸展至黏膜转折处,边缘要圆钝,既要有良好封闭固位作用,又不能刺激黏膜及妨碍颊、舌的功能活动;基托边缘一般不宜进入组织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或在就位过程中损伤倒凹以上的软组织。

②基托厚度:

应有一定厚度保持其抗挠曲强度。塑料基托一般不少于2mm,过薄易折裂,过厚患者感觉不适。上腭基托的前1/3区应尽可能做得薄一些,以免影响发音,也可仿腭皱襞的形态使基托表面呈腭皱形,这样既利于基托的强度,又能辅助发音。金属基托厚度0.5mm,边缘可稍厚至1mm左右,并且圆钝。

③基托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

缺牙区基托不应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腭(舌)侧基托边缘应与基牙及相关牙非倒凹区接触,前牙置于舌隆突之上,边缘与牙密合但无压力,龈缘区组织面应做缓冲,以避免损伤基牙、邻牙及游离龈,且有利于摘戴义齿。

④基托与黏膜的关系:

基托与黏膜应密合而无压力。上颌结节颊侧、上颌硬区、下颌隆突、内斜略、骨尖等部位的基托,其组织面应做适当的缓冲,以免基托压迫组织产生疼痛。

⑤基托的形态和美学要求:

基托组织面应与其下组织外形一致,密合无压痛,无小瘤、毛刺等缺陷,并且除局部缓冲区外,一般不打磨或抛光。基托磨光面需高度磨光,边缘曲线匀整、圆钝;在颊、舌(腭)侧形成凹型磨光面以利于固位;在牙冠颈缘下显出根部形态,使得立体感强,自然逼真;在腭面形成腭隆凸、龈乳头及腭皱形态。对于牙槽嵴丰满的前牙区可不放基托,因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唇裂术后等原因致上唇塌陷者可适当加厚上颌唇侧基托,以利美观。

3.支托

(1)支托的作用()

①支承、传递力支托可将义齿承受的咀嚼压力传递到天然牙上;而基牙对义齿的支持力(反作用力),也是通过支托而起作用,使义齿受力时不会向龈向下沉。

②稳定义齿与卡环整铸连用时可保持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除防止义齿下沉外,还可阻止义齿游离端翘起或摆动,起到稳定义齿的作用。

③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

关系若余留牙之间有间隙,则放置支托可防止食物嵌塞。若基牙因倾斜或低位等原因,与对颌牙无接触或接触不良者,还可以扩大支托,以恢复关系并起到防嵌作用。

(2)支托的要求:

①后牙支托的要求

a.支托的材料:

应具有刚性,支持和传力性能良好,不易变形或折断,一般采用牙科铸造合金制作,在胶连式可摘局部义齿也可用压扁的18号不锈钢丝做支托。

b.支托的位置:

支托一般位于天然牙的面近远中边缘嵴上,尤其是近缺牙区面边缘嵴上;其高度不应影响咬合,如果因咬合过紧而不易获得支托间隙时,可放在磨牙的颊(舌)沟处;支托连接体不应进入基牙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且与黏膜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有足够的塑料包绕连接体,使之与基托牢固连接。

c.支托的形态:

铸造金属支托呈圆三角形或匙形,其长度约为磨牙的1/4或前磨牙的1/3近远中径,宽度应为磨牙的1/3或前磨牙的1/2颊舌径,厚度为1~1.5mm。支托近缘处较宽,向中心变窄;底面与支托凹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侧面观近边缘嵴处最厚,向中心渐薄;轴线角应圆钝,以防止支托在该区折断。无铸造条件,使用扁钢丝支托时,要求支托宽1.5mm,厚1mm,长2mm。

d.支托与基牙关系

支托所传递至基牙的作用力应与牙长轴方向一致或接近。

汪文骏等的研究表明,按照上述形态要求制作的支托,其支托凹底应与基牙长轴的垂线呈20°(磨牙)或10°(前磨牙)左右夹角,以便支托所承受的作用力作用方向恰好通过基牙的转动中心,不会使基牙倾斜移位。Kratochvil等()认为,支托的长度应至少到达基牙面的中心,支托凹底面应与基牙长轴的垂直线平行(0°),使得力能够沿着基牙长轴传递。

有学者将长度超过基牙近远中径1/2的精支托称为延伸支托,将贯穿整个基牙近远中面的支托称为跨支托。平沼谦二等认为当缺隙为后牙,且缺隙近远中均有后牙做基牙并放置近缺隙支托时,应采用支托凹底面与基牙长轴的垂直线呈负度数(-15°)的设计,由于两基牙受到的斜向缺牙间隙作用力的水平分力被充满缺隙的处于同一轴线的刚性义齿部件支撑、抵消掉,也不会使基牙产生倾斜移位。

②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的要求

a.舌隆突支托:

又称舌支托,设置于前牙舌隆突上,多用于上下颌尖牙,偶用于上颌切牙。其形态有圆环形、钩状形等。可在基牙上直接预备成形,即以舌隆突高点为中心,在周边磨出环形支托凹,凹底为钝V形。完成的尖牙支托呈环状或钩状套在舌隆突上,保证义齿在受力后始终与基牙形成一整体,不会推基牙向前。如基牙需做修复时,也可在制作冠、嵌体等修复体时预留出支托凹。由于舌隆突支托较切支托美观、坚固、舒适,因而较切支托应用更多。

b.切支托:

放置于尖牙或切牙的近中切缘上。由于切支托外露金属不美观,且容易干扰对颌牙的咬合运动,因而一般不用于上颌前牙,常用于下颌前牙。偶有采用多个下前牙全切端支托设计,除发挥支持、传力和固位、稳定作用外,还可修复切端磨耗或缺损,提供切导。

4.固位体

(1)固位体的功能:

固位、支持、稳定。

(2)固位体的要求:

有一定固位力,保证义齿咀嚼时不脱落;非功能状态时,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摘戴义齿时,对基牙无侧方压力;符合美观要求,尽量少显露金属;合理设计,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与基牙密合,不易积存食物;固位体颊、舌臂和各固位体间尽量有交互对抗作用;制作材料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3)固位体的种类

①直接固位体:

防止义齿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包括冠外固位体(卡环型、套筒冠)和冠内固位体(栓体栓道)。

②间接固位体:

增强义齿的稳定,防止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包括指端支托、连续卡环、金属舌腭板、附加卡环、邻间沟、支托、延伸基托等()。

(4)间接固位体设计:

设计位置与支承线相关,支承线有纵线、横线、斜线、平面四种形式;远中游离端义齿间接固位体应位于前牙舌隆突上;原则为从间接固位体到支承线垂直距离最好从鞍基远端到支承线的垂直距离;间接固位体有金属舌板、邻间钩、舌杆等种类。

(5)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可摘局部义齿的直接固位体包括卡环、附着体和套筒冠三种类型,有关附着体和套筒冠请详见本书的相关章节,这里将着重介绍卡环型直接固位体。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直接固位体主要是卡环,它是直接卡抱在基牙上的金属部分。其主要作用为防止义齿向脱位,亦能防止义齿下沉、旋转和移位,也起一定支承和稳定的作用。卡环的连接体还有加强基托的作用。

①卡环:由卡环臂、卡环体、支托和连接体组成。

a.卡环臂:

为卡环的游离部,富有弹性。卡环臂尖位于倒凹区,是卡环产生固位作用的主要部分()。当义齿戴入时,藉卡环固位臂臂端的弹性,通过基牙牙冠的外形突点进入倒凹区。当脱位力起作用时,则起阻止义齿向向脱位的作用。卡环固位臂在经基牙外形高点进出倒凹区的过程中,其对基牙产生的水平分力应该被相应设计的卡环对抗臂或导平面板、小连接体等抵消掉,以避免侧向力对基牙的损伤。卡环臂起始部分应较坚硬,放置在非倒凹区,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卡环臂的形态依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常用的有圆形、半圆形和扁平形三种。

b.卡环体:

为连接卡环臂、支托和小连接体的坚硬部分,环抱于基牙的非倒凹区,从邻面包过颊舌轴面角,可阻止义齿龈向和侧向移动,起稳定和支持义齿的作用,同时支撑卡环臂,因而要求卡环体要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变形,位于非倒凹区,且不影响咬合。

c.小连接体:

为卡环包埋于基托内或与大连接体相连的部分,主要起连接作用,使卡环与义齿其他部分连成一整体。连接体不能进入基牙或软组织倒凹区,以免影响就位。

d.支托:见前文。

②卡环与观测线关系

观测线又称导线,是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在基牙则为观测方向下基牙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亦可称为基牙导线。当基牙牙冠有不同程度倾斜时,导线的位置亦随之改变。

导线以下,龈向部分为基牙的倒凹区,导线以上向部分为基牙的非倒凹区。这样测得的导线,并非基牙的解剖外形高点线,而是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的外形高点连线。模型观测器的分析杆代表义齿就位的方向。

描绘导线用以指导卡环的设计及指明基托边缘可以伸展的范围,根据导线合理制作的义齿在共同就位道上能顺利取戴。在口腔预备时应参考研究模上的导线设计,适当磨改基牙或余留牙外形,调整倒凹,以确保能合理利用倒凹。一般可分为三类。

Ⅰ型导线:

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画出的导线,基牙主要倒凹区远离缺隙侧。

Ⅱ型导线:

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画出的导线,基牙主要倒凹区靠近缺隙侧。

Ⅲ型导线:

基牙近远中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向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导线位置靠近面,倒凹普遍且显著。

卡环与导线关系分为:

导线是卡环设计和制作的依据,卡环的类型和在基牙上的位置是根据导线来确定的。卡环的非弹性部分不应进入导线以下的倒凹区,卡环的臂端则应进入倒凹区的适当深度。根据材料的弹性和强度,一般铸造钻铬合金卡环臂端进入倒凹深度约0.25mm,金合金约0.5mm,弯制钢丝卡环约0.75mm。卡环臂端在基牙倒凹区中的具体位置可由导线测绘仪用相应刻度的倒凹标记针标记出来。

③卡环种类:

卡环的种类繁多,通常根据制作方法、卡环臂数目、卡环形态以及卡环与导线的关系进行分类。

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分类:可分为铸造卡环和弯制卡环。

a.铸造卡环:

一般临床常用18∶8镍铬不锈钢或钻铬合金以及纯铁、钛合金等通过制作熔模、包埋、失蜡铸造而成,有条件者还可采用金合金。其优点是可根据基牙条件及基牙上观测线的位置,充分利用基牙上的有利倒凹,设计制造成各种所需形式的卡环臂(包括卡环臂的形状、宽窄和走向等),其固位、支持、卡抱作用都较好。但精密铸造需专用器械、材料和设备,以及相关的工艺水平。

b.锻丝弯制卡环:

是用圆形不锈钢丝弯制而成。磨牙卡环用直径0.9~1.0mm(20-19号)卡环丝,前磨牙卡环用直径0.8~0.9mm(21-20号)卡环丝弯制。弯制卡环弹性较大,可调改,制作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经济耐用。

根据卡环臂数目分类:

可分为单臂卡环、双臂卡环和三臂卡环等。

a.单臂卡环:

只有一个弹性卡环臂,位于基牙颊侧,其舌侧则用高基托起对抗臂的作用,可铸造或弯制而成,多半利用连接体做跨越外展隙的间隙卡环。

b.双臂卡环:

有颊、舌两臂。颊侧为固位臂、舌侧为对抗臂或两侧交互作用臂,可铸造或弯制而成,无支托()。

c.三臂卡环:

颊、舌两臂和支托组成。

根据卡环的形态结构分类:可分为圆环形卡环和杆形卡环。

a.圆环形卡环:

因圆环形卡环包绕基牙的3个面和4个轴面角,即包绕基牙牙冠的3/4以上,形似圈环,故名圆环形卡环。这种卡环中的三臂卡环为Aker()首先应用,故又称Aker卡环。此卡环适用于牙冠外形正常、健康的基牙,因其固位、稳定作用好,常用于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常见的圆环形卡环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简单圆环形卡环:

即典型的Aker卡环。

环形卡环:

亦称圈形卡环,多用于最后孤立的磨牙上,基牙向近中舌侧(多为下颌)或近中颊侧(多为上颌)倾斜(,)。卡环游离臂端设在颊或舌面主要倒凹区,经过基牙远中延伸至舌面或颊面非倒凹区。铸造圈形卡环的近、远中分别或同时放置支托,并可以加宽非倒凹对抗臂或设计并行双臂,以提高其强度;对锻造者,非倒凹区用高基托,起对抗臂作用,加垫恢复面咬合形态,临床应用较多。

对半卡环:

由颊、舌侧两个相对的卡环臂和近、远中两个支托所组成,以各自的小连接体分别连接于塑料基托中或铸造支架上。主要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

长臂卡环:

又称延伸卡环。用于近缺隙基牙松动或外形无倒凹无法获得足够固位力者()。它是将卡环臂延伸至近缺隙基牙的相邻牙齿的倒凹区以获得固位,并对松动基牙有固定夹板的保护作用。该卡环任何部件不应进入近缺隙松动基牙的倒凹区。

连续卡环:

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2个以上牙上。锻造连续卡环常可包括整个前牙区或后牙区,卡环臂很长,两端固定埋入基托,仅其中间部分弹性较大处可进入基牙倒凹区,其余部分与导线平齐。此类卡环无游离臂端,连接体越过外展隙至舌侧,埋入基托内。铸造连续卡环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基牙上,具有独立不相连的颊侧固位臂和各自独立的小连接体,而舌侧固位臂则在末端相连并与舌侧导线平齐,由于该类卡环弹性小,有学者认为不宜过多进入倒凹区以免损伤基牙,只发挥摩擦固位和固定作用。

联合卡环:

由位于相邻两基牙上的2个卡环通过共同的卡环体相连而成。此卡环需用铸造法制作。卡环体位于相邻两基牙的外展隙,并与伸向面的支托相连接。适用于基牙牙冠短而稳固,相邻两牙之间有间隙或有食物嵌塞等情况者。

回力卡环:

常用于后牙游离端缺失,基牙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较短或呈锥形。卡环臂尖位于基牙唇(颊)面的倒凹区,绕过基牙的远中面与支托相连,再转向基牙舌面的非倒凹区,在基牙近中舌侧通过连接体与基托或连接杆相连。或者,卡环臂尖端位于基牙舌面倒凹区,经过基牙非倒凹区与远中支托相连,再转向近中颊侧非倒凹区,通过连接体与基托相连者称反回力卡环。两者均为铸造卡环。由于远中支托不与基托或连接杆直接相连,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首先传至基托下组织上,可减轻基牙承受的力,起到应力中断的作用。

倒钩卡环:

用于倒凹区在支托的同侧下方的基牙,又称下返卡环。当有软组织倒凹区无法使用杆形卡环时选用。

尖牙卡环:

专门用于尖牙上。设近中切支托,卡环由切支托顺舌面近中切缘嵴向下,至舌隆突,方向上转,沿舌面远中边缘嵴至远中切角,反折至唇面,卡环臂在唇面进入近中倒凹区。此卡环的支持、固位作用较好。

b.杆形卡环:

杆形卡环是Roach()提出的,故又名Roach卡环。此类卡环是从缺牙区唇侧义齿基托中伸出,沿牙龈缘下方3mm的位置平行向前延伸至基牙根端下方适当位置,然后以直角转向方,其卡环臂(引伸臂)越过基牙牙龈,臂端进入基牙颊侧龈1/3区的倒凹区,深度约0.25mm,臂尖末端2mm(称足部)与基牙表面接触。杆式卡环均为金属铸造,其固位作用是由下向上呈推型固位,故又称推型卡环,尤其适合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末端基牙,它的对侧需要有平衡对抗臂。

杆式卡环可根据基牙的外形、倒凹位置和大小,设计成不同形状,例如T形、L形、U形、Ⅰ形及C形等。杆式卡环的优点主要是金属外露少,美观;基牙外形磨改量少,推型固位作用强;降低游离端义齿加到末端基牙上的扭力。杆行卡环的主要缺点是:口腔前庭浅、软组织倒凹大、系带附着高等情况下不宜使用;卡抱和稳定作用不如圆环形卡环;由于多为金属铸造,损坏后不宣修理。

RPI卡环组:

由近中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形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近中支托:

指远中游离端义齿在邻缺隙基牙的面近中边缘嵴放置的支托。

支托的小连接体位于两邻牙的舌外展隙处,但不能与牙接触。远中游离端义齿的近缺隙基牙若采用远中支托,当咬合力垂直作用于义齿时,基牙受力向远中倾斜,而采用近中支托则基牙向近中倾斜,但由于近中有邻牙支持,使基牙受力减少或被抵消。如基牙条件好,牙槽嵴条件差时,宜选远中支托;若基牙条件差,牙槽嵴条件好时,则选用近中支托。

邻面板:

是卡环组中与基牙邻面紧密贴合的金属板,相接触的基牙邻面称导平面,其与义齿就位道方向平行,通过基牙预备形成。邻面板与导平面相接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义齿脱位,即抵抗除就位道方向以外各方向的脱位力。其次,可向舌侧伸展至远舌轴面角,对颊侧卡环臂起对抗作用,确保卡环的稳定和卡抱作用。另外,预备导平面可减小基牙邻面倒凹,防止食物滞留,也利于美观。

Ⅰ形杆:

“Ⅰ”杆放置于基牙颊面倒凹区,与基牙接触面积小,对基牙的损伤小,固位作用好,美观。

RPI卡环组的优点是(,):

在力作用下,游离端邻缺隙基牙受力小,且作用力方向接近牙长轴;Ⅰ形杆卡与基牙接触面小,美观且龋患率小;邻面导板可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作用;近中支托小连接体可防止游离端义齿向远中移位;游离端基托下组织受力虽增加,但作用力较垂直于牙槽嵴,且较均匀。

5.连接体

(1)大连接体

①作用:

连接牙弓两侧义齿各部件成一个整体,以便修复缺牙和行使功能;传递和分散力至其他基牙及邻近的支持组织;与基托连接相比,可缩小义齿的体积、增加义齿的强度、提高舒适和美观程度。

②要求:

抗弯曲能力;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性活动;尽量缩小体积。

③类型

前腭杆:

位于腭隆突之前部,腭皱襞之后部,大约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之间的位置。薄而宽,厚约lmm,宽6~8mm,离开龈缘至少4~6mm。与黏膜组织密合但无压力,用铸造方法制作。为了减少对发音的影响,有时可将其位置适当后移至第二前磨牙的位置,又称中腭杠。

后腭杆:

位于腭隆突之后,颤动线之前,两端微弯向第一、第二磨牙之间,过后易引起恶心,对敏感者其位置可适当向前调整。因与舌体不接触,可比前腭杆厚而窄。厚度为1.5~2.0mm,中间较两端稍厚,宽度约3.5mm,游离端义齿可适当加宽。腭中缝区组织面缓冲,两端密合。基牙支持差或牙槽黏膜松软致义齿容易下沉者,也可适当缓冲。通常采用铸造法,也有采用成品弯制者。

侧腭杆:

位于腭隆突的两侧,离开龈缘4~6mm,与牙弓并行,厚1~1.5mm,宽3~3.5mm。设在一侧或两侧(双杆)均可,用于连接前、后腭杆。注意当联合使用前、后、侧腭杆作为大连接体时,前腭杆后缘和后腭杆前缘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mm。

腭板:

由前腭杆向前伸展至前牙舌隆突之上而形成前腭板;若向左右两侧延伸则形成马蹄形状(U形)腭板;如再与后腭杆连接,则呈开“天窗”式腭板或称前-后杆联合连接体;如果覆盖全膀区,则成全腭板。

舌杆:

位于下颌舌侧龈缘与舌系带、黏膜皱襞之间,距牙龈缘3~4mm。一般厚2~3mm、宽3~4mm,边缘较薄而圆钝,前部应较厚,后部薄而宽,以利于使其具有足够强度并较舒适。根据下颌舌侧牙槽骨形态而定,一般有三种形态,垂直形者舌杆与黏膜平行接触;倒凹形者舌杆在倒凹之上或在倒凹区留出空隙;斜坡形者舌杆与黏膜轻轻接触。若缺牙区牙槽嵴吸收、支持面积不大或力较重,为防止义齿受力下沉后舌杆压迫软组织,舌杆应预留0.5mm的缓冲间隙。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为了间接固位,应增加尖牙舌隆突支托,或下前牙连续支托,简称连支,亦称舌连续杆,或改用舌侧高基托连接。

舌板:

是金属铸造而成或用丙烯酸树脂制作的舌侧高基托,覆盖在下前牙的舌隆突区之上,进入牙间舌外展隙,上缘呈扇形波浪状。舌板常用于口底浅、舌侧软组织附着高、舌隆突明显者。尤其适用于:①前牙松动需夹板固定者;②舌系带附着过高不能容纳舌杆者;③舌侧倒凹过大不宜用舌杆者。

唇、颊杆:

前牙或前磨牙区过于舌向或腭向位,组织倒凹大,影响义齿就位或因舌系带附着接近龈缘,不宜安放舌基托或舌杆者,可选用唇、颊连接杆。其宽、厚度与舌杆相似,位于唇、颊侧龈缘与唇、颊、系带、黏膜皱襞之间,应不妨碍唇、颊软组织的活动,杆应离开眼缘3~4mm。牙槽嵴过于丰满或唇颊肌张力过大者,不宜选用。唇杆不美观,除外伤等一些特殊情况外,临床已极少应用。

(2)小连接体:

小连接体的作用是把义齿上的各部件,如卡环、支托等,与大连接体基托相连接。其坚硬无弹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表面应光滑,与大连接体呈垂直相连,需离开牙龈少许,不能进入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需放在相邻牙间外展隙内的小连接体,表面光滑,较细,但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便传递、分散力。与基托相连的小连接体,表面应粗糙,或做成一定的机械连接形状,除不能进入倒凹之外,还应预留空隙,以利于基托塑料的包绕连接。

综上所述,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都有其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各部分间又可起协同作用。可按其作用归纳为如下三部分。

(1)修复缺损和恢复功能部分:

人工牙、基托、支托。

(2)固位及稳定部分:

各种直接固位体、间接固位体、基托、支托。

(3)连接传力部分:

基托、连接体、连接杆、支托。

~~~别忘了答题哦~~~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yshl/46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