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贴面修复操作口腔医学生不能错过的

学医路上,需挑灯夜读的勤奋!

更需要凝思的冷静与淡定!

学医路上你并不孤单----

全瓷贴面一般用来修复前牙的牙冠缺损,以及改变一些牙齿的颜色,最大的优点就是和天然牙形态色泽相似。以下是全瓷贴面修复操作的整个过程,经过全瓷贴面修复后,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牙齿的明显变化!

作为一种保留性修复治疗手段,瓷贴面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美学修复。因为其较常规瓷冠类修复备牙量少,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牙体组织,符合牙齿修复的生物学原则,尤其适于对年轻恒牙、髓腔较大的前牙进行修复。但由于瓷贴面预备创造的空间不足,修复体不能做得太厚,强度有限;且修复体表面的某些形态特征不易被表达;其遮色能力也不如瓷冠类修复体,临床使用有一定难度。1瓷贴面修复的适应证

1.1修复变色牙牙齿变色可用瓷贴面修复,如氟斑牙、四环素牙、老龄变色牙及死髓变色牙。笔者认为,用瓷贴面修复氟斑牙效果最佳。因为氟斑牙变色主要发生在牙釉质表层,当完成瓷贴面牙体制备后,暴露的牙体颜色已基本接近正常,用瓷贴面覆盖容易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瓷贴面修复中度以下四环素牙的效果也较理想,通过适当加厚瓷层或粘接层及合理应用不同颜色粘接剂即可完成。对重度四环素牙及单个死髓变色牙行瓷贴面修复有一定难度,因为瓷贴面较薄,其遮色能力有限,会有一定的透色现象发生。虽然用遮色粘接剂可适当缓解上述问题,提高修复后的牙齿亮度,但遮色粘接剂易使修复后的牙齿颜色太白,表现为缺乏层次。(临床实践病例1:患者女,24岁,牙齿颜色不美观及排列不整齐,要求美容修复。建议正畸后贴面修复,患者拒绝正畸要求直接修复。)

1.2修复轻、中度釉质缺损釉质发育不全的前牙常伴不同程度牙体缺损及颜色异常。用瓷贴面较易遮盖此缺陷。但修复时常因贴面厚度不均而在同一牙面上有颜色不协调的现象。若能在贴面修复前用充填树脂填补牙体缺损、遮盖较深的变色,可纠正此现象。也可通过制作均匀厚度的瓷贴面,用粘接树脂在随后的粘接中直接完成修补。

(临床实践病例2:患者女,22岁,正畸治疗完成后,釉质表面矿化不良,建议贴面修复。)

1.2修复前牙间隙可用瓷贴面关闭前牙间隙。临床有两点须特别注意:首先,要预防出现牙颈部的黑三角,可通过调整接触点位置或接触区大小加以修正。其次,须解决因关闭间隙而形成的牙体过宽,长宽比失衡,临床可通过加大切外展隙、调改近远中边缘嵴的位置及生成近远中斜面,并对其加深染色或加大邻面透明度,使之产生视觉反差加以解决,还可通过牙冠延长术调改牙冠的长宽比。

(临床实践病例3:患者男,24岁,医院及诊所咨询后建议正畸或全冠修复,患者既不想花时间正畸又不想磨掉自己的牙齿,我建议他用超薄不备牙贴面修复,患者欣然接受,修复后非常满意)

2.3.2瓷贴面牙体预备的步骤和操作要点虽然根据不同情况瓷贴面牙体预备或有变化,但各部位预备的操作要点如下。2.3.2.1唇面制备应依唇面外形为贴面修复提供均匀的0.5~0.8mm空间。磨除量应根据所选贴面材料要求、患牙变色程度及牙齿排列情况决定。但应尽量保证预备面位于牙釉质层内。2.3.2.2邻面制备邻面预备的边缘应位于接触点唇侧,呈浅凹或无角肩台外形。对无接触点的患牙,瓷贴面可包括整个或部分邻面。2.3.2.3切缘制备(1)开窗型牙体预备:在完整保留舌侧牙体组织的前提下,于切缘处制备一浅凹或无角肩台。(2)对接型牙体预备:均匀去除1mm以内的切端牙体组织。(3)包绕型牙体预备:切端去除1mm牙体组织,且向舌侧制备0.5mm浅凹或无角肩台。笔者认为,开窗型牙体预备对贴面的长期保存有利,但因切端存有部分牙体组织,会影响其透明度。在对接和包绕预备型上完成的贴面修复,其切端透明度能得到保障,美学效果较好,但磨除牙量较多。2.3.2.4龈缘制备瓷贴面龈端边缘应为浅凹型或无角肩台,位于龈上或近龈缘处。但在修复重度变色牙时,为美观需求也可设计龈下0.5mm边缘。

3瓷贴面修复体的粘接

瓷贴面的粘接分3个阶段:口内试戴与外形调改;试粘贴面确定颜色;粘接固定。

3.1瓷贴面的口内试戴与外形调改首先应确认贴面能否完全就位,可用高点指示剂检查组织面及修复体边缘,磨除干扰点,以保证修复体与预备面相吻合,且在边缘处无悬突。若因关闭前牙间隙而人为造成修复体悬突,须将悬突与龈接触的部位调改成光滑外突形,且与龈组织轻压接触,以预防食物嵌塞及易于用牙线自洁。当单个贴面完全就位后,再戴入邻牙修复体。此时,应重点检查相邻修复体间的接触是否恰当,以预防最终粘接时修复体无法完全就位。最后,再确认及调改瓷贴面修复体的大小、形态、表面质地、排列及咬合等,直至符合要求。3.2试粘贴面和确定颜色瓷贴面修复后的颜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瓷贴面制作方法——分层堆砌或外染色;染色剂的选择和应用;瓷贴面修复体的厚度、表面形态及质地;不同颜色树脂粘接剂及遮色剂的应用等。由于笔者在临床主要应用铸瓷贴面,故这里主要介绍粘接及外染调色。铸瓷贴面厚度通常只有0.5~0.8mm,而文献报道当瓷贴面厚度少于1mm时,基牙底色就将会影响瓷面颜色。因此,贴面修复的颜色效果不仅要考虑瓷层的色调与明度,还应考虑粘接层的色调、明度及其与瓷层的匹配效果。实验数据表明,瓷贴面用树脂粘接后,修复体的明度较比色时暗。因此,在用树脂粘接瓷贴面前,应选用与其颜色匹配的水溶性试粘接剂试戴,以预览颜色效果。瓷贴面粘接树脂通常有多种颜色,以3M粘接剂为例,其遮色粘接剂的明亮度最高,A5色粘接剂的饱和度最大。临床试戴时可根据需求选用粘接剂,还可将不同颜色粘接剂按比例混调后使用。当选出满意的粘接剂颜色效果后,试粘接剂用水冲洗即可清除。笔者提示,为获得更加自然的临床效果,在对多颗前牙行贴面修复时,邻近中线的修复体用较白的颜色或粘接剂,而邻近余留真牙的修复体须选择稍深色的修复体或用透明粘接剂进行粘接,以预防完成修复后的牙列有明显的颜色阶梯表现。此外,遮色粘接剂最好不要单独使用,而应与其他颜色的粘接剂调合后再用,以确保贴面粘接后色彩自然。在修复单个变色牙时,为使其颜色与未修复牙颜色协调,除应选择适当颜色粘接剂调色外,还可对修复体外染色获取更自然的颜色表现。变色牙的基牙底色常为黄色、灰褐色、褐色。临床可用补偿色理论补偿预备体基牙的颜色。用颜色的加、减混合及补色原理,用着色剂将修复体的颜色做一些调整,如:加蓝色染料,可使色相向绿色偏移;加红色染料,可使色相向黄色偏移;加蓝、紫、红色染料,均可使修复体表面明亮度降低;加黄色染料可提高明亮度;加黄、红染料均可使修复体彩度增加,特别是黄色染料;加蓝、紫色染料可使修复体彩度降低,特别是蓝色染料等。

3.3瓷贴面最终粘接固定为提高瓷贴面的粘接强度,含长石类的瓷贴面修复体须用5%氢氟酸酸蚀组织面1min。而用氧化铝或氧化锆制成的瓷贴面则无须此过程。瓷贴面的组织面还应涂硅烷偶联剂及釉牙本质粘接剂。对基牙牙面须用37%磷酸酸蚀0.5~1.0min,之后再涂釉牙本质粘接剂,最后用试色时选定的树脂粘接剂将瓷贴面固定于基牙上。当确认完全就位后,可先用毛刷祛除多余粘接剂,再光照固化瓷贴面;也可先将修复边缘光照2~3s预固化,待去尽多余粘接剂后再最后固化。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法更实用,且能预防在操作时修复体的移动。贴面固定后尤其要确保龈沟内粘接剂的清除,建议在粘接前于沟内置一排龈线,当完成初步固化及去除多余粘接剂后再取出,以预防粘接剂滞留于龈沟。此外,各牙间应可通过牙线,必要时用金刚砂条分开牙接触,以利患者自洁。最后还须对瓷贴面进行调牙合、抛光处理。瓷贴面常与全冠联合修复,一般现将贴面粘接后再行冠修复,这样有利于比色,经验丰富者也可同时进行。也有部分病例可采用小瓷贴面修复,但小瓷贴面与釉质交接的边缘线的处理还有待提高。(临床实践病例10:患者男,24岁,前牙外伤就诊,11,22,牙本质暴露未露髓,21伤及牙髓,建议11,22贴面,21桩冠联合修复)

(临床实践病例11:患者女,37岁,四环素牙,11戴有暂冠,21树脂修复,建议11桩冠修复,其余牙可贴面修复。患者对贴面不是很有信心,害怕贴面脱落,再三沟通后选择12,11,21,22牙冠修复并做牙龈修整,13,14,23,24贴面修复)

随着加工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贴面可以做得越来越薄,强度不断增强,超薄不备牙贴面开始广泛开展,美学修复逐渐从微创向无创发展,患者和医者都将从中受益。超薄不备牙贴面与传统贴面有一定的区别:轻松:无需备牙,患者无痛;快捷:无麻醉,只需就诊两次,共两小时;超薄:最薄可至0.2mm,无异物感;美观:色泽逼真自然不着色;超硬:硬度达到mpa,耐用持久。(临床实践病例12:患者女,39岁,四环素牙,曾经因外伤烤瓷修复了12,11,21,41,现在觉得牙齿颜色形态不佳,要求全口美白并且不能伤及她的好牙齿,患者已拒绝漂白治疗,建议原来的烤瓷牙重新修复,其余牙选择超薄不备牙贴面修复)

(临床实践病例13:患者女,26岁,空姐,飞国际航线,要求美白牙齿,曾经试过漂白治疗,效果不佳,建议超薄不备牙贴面美白修复,患者修复后很满意)

艺术创造美!

主编微语:有人利用







































娌荤櫧鐧滈鍘诲摢閲屾不
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㈠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yshl/18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