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0月24日
第8章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1单元牙体组织(下)
本单元内容较多,考点较散。考试主要出题在釉质结构、牙本质结构、牙髓增龄变化及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这几个考点,要求重点掌握。熟悉釉质的理化性质、牙本质的理化性质、牙骨质的理化特性和组织结构。
三、牙髓(一)组织结构
组织分四层:成牙本质细胞层、乏细胞层、多细胞层、固有牙髓(髓核,含丰富血管和神经)。
1.细胞
(1)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和分泌Ⅰ型胶原。冠部呈高柱状,根中呈立方形,根尖呈扁平状,成牙本质细胞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包括桥粒、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
(2)成纤维细胞:又称牙髓细胞,牙髓中主要细胞,创伤修复功能。
(3)组织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组织细胞形态不规则。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可分化成牙髓中的其他细胞。
(4)树突状细胞:牙髓免疫系统组成。
(5)淋巴细胞:主要免疫细胞。
2.纤维 胶原纤维(Ⅰ型∶Ⅲ型=55∶45)和嗜银纤维。
3.其他 基质、血管、淋巴管、神经。
(二)增龄变化、临床意义
1.增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牙受到外界的生理或病理性刺激,继发性牙本质和(或)修复性牙本质等不断形成,可使髓腔逐渐缩小。同时,牙髓组织中的细胞成分逐渐减少。成牙本质细胞由高柱状变为矮柱状或扁平,部分成牙本质细胞凋亡,剩余的成牙本质细胞对刺激的反应缓慢。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伴纤维的数量和大小的增加。血管中可出现机体其他部位出现的胆固醇沉积,可使管壁黏附性增加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牙髓活力降低,出现退行性改变。
2.临床意义 任何物理和化学的刺激加到牙本质表面时与该部位相应的牙髓组织必然发生反应。若所受刺激是慢性的、较弱的,则可引起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并可部分造成牙髓组织的各类退行性变;若所受的刺激强烈,则可发生炎症反应。当牙髓发生炎症时,由于牙髓内的血管管壁薄,易于扩张、充血及渗出,使髓腔内的压力增大,而四周又为坚硬的牙本质壁所包围,无法相应扩张以减轻压力,牙髓神经末梢受压而产生剧烈疼痛。
牙髓内的神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常反应为痛觉,而不能区分冷、热、压力及化学变化等不同感受。这可能是因为牙髓缺乏对这些刺激的感受器。此外,牙髓神经还缺乏定位能力,故牙髓炎患者往往不能准确指出痛牙的部位。
牙髓是结缔组织,有修复再生的能力。但由于牙髓的解剖条件所限,其修复再生能力是有限的。当牙髓受到非感染性的较轻损伤时,修复一般是良好的。对于新鲜暴露的牙髓,经适当的临床治疗后,牙髓内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可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形成牙本质桥。而当牙髓由于感染而发生炎症时,则完全的修复性再生是困难的。这对临床牙髓病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四、牙骨质1.理化特性、分类硬度较骨和牙本质低,无机物占45%~50%,有机物和水占50%~55%。有机物主要为胶原和非胶原蛋白。可分为有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
牙骨质的分类:
①按形成时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②按组织中有无细胞分有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
③按细胞分布和纤维来源分五类:无细胞无纤维牙骨质、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有细胞固有纤维牙骨质、无细胞固有纤维牙骨质、有细胞混合纤维分层牙骨质。
2.组织结构牙骨质与骨密质相似,但无哈佛管、无血管和神经。
(1)细胞:无细胞牙骨质分布于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细胞牙骨质常位于无细胞牙骨质表面。成熟的牙骨质内还有牙骨质细胞。
(2)纤维:两种来源,一种成牙骨质细胞形成,与牙根平行;一种成纤维细胞产生,与牙根垂直并插入其中,称穿通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和矿物盐。
(4)釉质和牙骨质牙颈部相接三种情况:牙骨质覆盖釉质表面(60%)、釉质牙骨质端端相接(30%)、两者不相接(10%)。
3.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1)牙骨质没有血管神经,不能改建,但比牙槽骨有更强的抗吸收能力,是正畸治疗的基础。
(2)根尖部的继发牙骨质可新生补偿咬合的磨损,可以建立牙周和牙齿的连接关系。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