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市。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
“牙齿还没有长齐,就变黑了
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到最后宝宝的牙齿基本上都看不到了”
……
你家宝宝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其实
这就是传说中的奶瓶龋
??奶瓶龋有多可怕
1
什么是奶瓶龋?
奶瓶龋也叫哺乳龋,是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大多发生在2~4岁的孩子身上。最初在上颌乳切牙的唇面龈缘处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矿,而后逐渐向下向旁边蔓延,侵蚀邻近的牙面形成环状龋,呈棕褐色,并最终发生牙冠折断,仅留下残根。
??看图自测,你家宝宝奶瓶龋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2
什么导致了奶瓶龋?
?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奶瓶紧贴上颌乳前牙;
?奶瓶内多牛奶、果汁等含糖量较高的液体;
?乳牙的牙质薄、矿化程度差,表面结构不成熟,使其抗龋力弱;
?有的宝宝喜欢长时间叼着奶瓶,喂奶后宝宝很快入睡,无法清理口腔。
如果放任龋齿不管,就会导致:
①引起根尖炎症,“嫁祸”给恒牙
奶瓶龋造成的根尖炎症,不仅会引起宝宝哭闹不安、烦躁、拒食,还会影响到后继恒牙的釉质发育,使萌出的恒牙表面缺损或出现白斑。
如果乳牙因龋坏严重而被过早拔掉,还可能引起后继恒牙因萌出位置不足而错位萌出,从而导致排列不齐。
②影响进食和脸部外观
有的孩子因为牙齿疼痛或不适,就胡乱吞咽,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或是常用另一侧来咀嚼,长期以往会导致颌骨和咀嚼肌不对称发育,甚至影响脸部外观。
3
如何预防奶瓶龋?
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并及时漱口
尽量别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一旦孩子可以自己喝水,我们就应训练孩子自己使用水杯,逐步戒掉依恋奶嘴的坏习惯。
同时,在宝宝喝完奶后,可以用温开水给宝宝漱口,能有效清洗、冲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残渣,保持口腔环境良好。
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并及时漱口
乳牙萌出前:用沾湿的柔软纱布缠绕手指或者用专业的手指套湿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牙龈,可以驱逐牙龈上的奶垢和细菌。
从宝宝2个月大开始,可以每天清洁牙龈一次。
乳牙长出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需要给宝宝刷牙了。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
——使用含氟牙膏——
AAPD(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在年最新指南指出,监护人应在孩子牙齿萌出后,立刻开始给孩子刷牙,同时使用含氟牙膏。
3周岁以下的儿童,只用一点大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6周岁儿童用豌豆大小用量的牙膏。
对于3岁以下的宝贝,家长要在孩子第一颗乳牙刚露头就开始使用含氟牙膏帮助其刷牙。但用量需要严格控制,每次不能超过薄薄一层或者大米粒大小(约0.1g牙膏,约含0.1mg氟)(如下图左)。
对于3-6岁的宝贝,家长需要保证每次含氟牙膏的用量不超过豌豆大小(约0.25g牙膏,约含0.25mg氟)(如下图右)。
定期口腔检查
宝宝出生后,应该在第1颗乳牙萌出后就去看牙医。医生会综合评估孩子的牙齿患龋的风险,提出预防性指导和建议。
这之后,每半年要带宝宝检查一次,发现牙齿问题,及时预防和治疗。
患龋风险大的孩子:建议每3个月口腔检查一次,早发现,早治疗,听从医生给出的保护牙齿方案!
定期涂氟
涂氟防龋是指将氟保护剂涂在牙齿表面,形成涂抹膜后可以长期停留在牙齿表面,不断地向牙齿缓慢、持续地释放氟离子。这样可以阻止酸的侵蚀,使牙齿再矿化,变得坚固,达到长期有效防龋作用。
一般建议3岁以上的儿童接受口腔专业人士进行局部涂氟防龋,每半年一次。
注意:涂氟没有年龄限制,3岁以下宝宝也是可以局部用氟的。主要考量自家娃能否理解并准确执行不吞咽和漱口。
早发现早治疗
奶瓶龋早期可以选择树脂充填,中晚期牙体组织剩余较少可以选择预成冠修复。
专家预约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