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瓷嵌体凭借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高密合性,美观性等优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成为越来越多医生选择的补牙修复体。很多患者也通过瓷嵌体的帮助,告别了无休止重复补牙的苦恼。
但由于嵌体补牙的高质量要求,牙医在给患者制作嵌体修复的时候,要注意瓷嵌体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窝洞底部、侧壁等过渡区域,都应修整圆钝;窝洞轮廓线也需修整圆钝。
瓷嵌体虽然抗压强度高,但抗折能力低,脆性也大,如果牙体有锐角,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而造成嵌体折裂,所以牙体制备后的所有过度区域都要磨圆钝。
通常金属嵌体的制备需要在洞缘磨出45度、0.5-1mm宽的小斜面,目的是增加金属嵌体与牙体的密合度,降低边缘牙齿组织的折裂。但瓷嵌体由于抗折能力低,边缘要有一定的厚度,所以不需要制备斜面。
二、要确保最小咬合面深度不小于1.5mm,最窄宽度在2.5mm以上。
三、建议窝洞向合面外展6-10度;且窝洞过渡区的表面角应接近90度。
医生在进行嵌体修复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嵌体就位不下去。这是因为嵌体往往涉及多个线面,需要医生尤其注意要取得共同就位道。
国内教科书对金属嵌体的合面外展角度要求是3-5度,但嵌体建议扩展到6-10度,以利于顺利就位。因增加外展而减少的摩擦固位力,可以通过树脂粘接来弥补。窝洞过渡区的表面角建议接近90度,也是为了方便就位,同时可增强嵌体与牙体组织的稳定性。
嵌体制备操作
选用短截锥形车针预备洞型,例如固美的车针KR..倾角为4度。这样可以通过对洞壁的平行制备,可以得到合向外展角为8度。车针的顶端直径1.55mm,底部直径为2.1mm,工作部分长度为4.0mm,所以制备时窝洞最低深度差不多要达到工作长度的一半以上,宽度要达到车针顶部直径1.5倍以上。
根据嵌体设计的原则,在共同就位道方向去除悬釉和倒凹,洞壁的边缘不形成小斜面。如果窝洞底部接近牙髓,需要进行垫底处理。
窝洞制备好之后,需要用相同形态的车针进行精修。
本文转自美加义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分享!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下方有联系电话哦),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