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
﹀
降低根管再感染风险医师应注意更换手套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根管治疗的最终阶段检测手套可见其发生污染,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手套上最主要的微生物群,也是牙体牙髓病的机会致病菌。在开髓进入髓腔后及拍摄工作长度/牙胶尖主尖片后经常更换手套或能降低根管再感染的风险。该论文7月7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ont)。
研究者用16SrRNA编码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手套上四个时间点(T1为刚戴上手套后;T2为开髓后;T3为拍摄工作长度/主尖放射片后;T4为髓腔封闭前)的可培养微生物。并做了痤疮丙酸杆菌分离株的recA基因测序,用MEGA6做了系统发育分析,使用费舍尔精确检验比较数据分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均值。
结果为,T4时间点的微生物定量计数[需氧菌(2.93±0.57),厌氧菌(3.35±0.43)]要多于T1时间点[需氧菌(0.48±0.73),厌氧菌(0.66±0.86)]和T2时间点[需氧菌(1.80±0.54),厌氧菌(2.41±0.71)](P<0.)。共发现了80个可培养细菌的分类群。最常见的是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RecA基因测序(n=88)表明有两个主要的发育系,其中Ⅰ型又分为ⅠA型和ⅠB型。手套上的主要为Ⅱ型。(张翼飞编译)
清除种植体表面污染物钛刷去除有机污染物更有效
加拿大与西班牙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尽管所有技术都不能完全清除表面污染物,但与Er:YAG激光相比,钛刷能够更有效地清洁钛种植体表面。而与刮匙和钛刷相比,Er:YAG激光能够更有效的去除菌斑生物膜。该论文7月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研究者评估了临床常见的种植体清洁方法,如金属和塑料刮匙、钛刷、Er:YAG激光。在口腔菌斑生物膜污染前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线光电子能谱观察分析种植体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加工钛片(厚度为5.0和1.0mm)的特性。研究者借助生存/死亡分析来评估细菌的存在与活性。
结果显示,生物膜污染物完全覆盖在钛种植体表面,会形成一个有机层,其富含碳氢化合物和细菌。因该有机层与种植体表面紧密结合,用试验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完全去除该层。相比于刮匙和Er:YAG激光,钛刷能够更好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然而,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恢复种植体表面初始化学成分。Er:YAG激光清洁的种植体表面具有最低的细菌生存/死亡比。(郭玉娇编译)
韩国病例提示自体移植或为牙替位可行措施
韩国一项研究显示,当有合适的供体牙时,自体移植是一项牙替位的可行措施。该论文6月30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ont)。
韩国研究者展现了2例以成熟前磨牙自体移植替代脱落磨牙的成功治疗结局及预后,治疗者将患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移植到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研究者对进行移植的牙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追踪。在随访期中,移植的牙均能正常行使功能并维持正常的骨水平。临床检查显示,移植牙有正常的生理性移动,但未发生任何关节强直及牙根吸收的迹象。结果显示,用成熟的前磨牙自体移植到磨牙部位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措施,且治疗结果很成功。选择有功能的供体牙,合适的手术措施,正畸位移的应用时机都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可能因素。(张翼飞编译)
种植治疗后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常不重视术后牙龈健康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患者很满意种植体的功能。然而,患者对牙齿及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健康重视不足,患者对种植修复的美观功能考虑不如临床医师。该论文7月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研究纳入了3~9年前(平均5.2年)在新加坡国立齿科中心就诊并行种植体修复的患者。对纳入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行问卷调查。
结果为,在例患者中有例患者(共枚种植体)参与该研究。82%为种植体支持单冠,18%种植体行联冠或固定修复体修复。患者对功能恢复和咀嚼的舒适性很满意。在比较天然牙与种植体的咀嚼舒适性时,51%的患者认为二者无差异。患者主要对语音功能和美观方面满意。大部分患者报告清洁种植体及天然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只有2/3的患者能有效清洁种植修复体。患者普遍不确定种植体或牙齿周围组织的出血是否更多。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很满意,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再次接受同样的治疗。大多数患者也表示,合适情况下,会将该治疗推荐给朋友。仅约1/3的患者认为该项治疗成本是合理的。(郭玉娇编译)
牙周病或与肺癌相关?我国一项对队列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牙周炎患者患有肺癌的风险提高。论文6月13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eriodont)。
研究人员搜索了在PubMed、Scopus和ScienceDirect截止到年10月的文献,纳入了研究牙周炎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的相关队列研究和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倒方差法计算了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是,该荟萃研究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涉及例患者。根据校正后评估,牙周病与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HR=1.24,95%CI为1.13~1.36),未发现发表偏倚。亚组分析发现,在女性人群中,牙周炎与肺癌的发生也显著相关。(陆慧编译)
吸食可卡因人群牙周情况差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牙周炎、可见菌斑和牙龈出血在吸食可卡因人群中显著升高,吸食可卡因可导致牙周炎。该论文7月8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eriodont)。
该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者对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相匹配的例可卡因暴露者和例未暴露者进行了评估。由同一名检查者检查可见菌斑指数、边缘龈出血指数、牙石、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可卡因暴露与牙周炎的关系。牙周炎诊断标准为:至少3个位点临床附着水平大于4mm,且至少2个位点探诊深度大于3mm,无须是相同牙或位点。
结果显示,不吸食可卡因人群和吸食可卡因人群的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20.8%和43.4%。吸食可卡因人群的可见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大于3mm、临床附着水平大于4mm的位点多于不吸食的人群。与牙周炎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大于24岁,受教育年限<8年,吸烟,中重度饮酒和菌斑指数>41%。吸食可卡因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是不吸食人群的3倍(比值比为3.44,95%可信区间为1.51~7.86)。(索超编译)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期第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