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病是指因咬合的形态及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口颌系统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总体表现为咬合关系异常,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1、咬合接触关系异常(早接触及咬合干扰);2、咬合面过度磨耗;3、牙体、牙列缺损(牙列缺损:失去咬合接触,造成对牙合牙的伸长,临牙的倾斜移位;牙体缺损:破坏咬合的完整性,造成咬合关系紊乱);4、牙周疾病引起的牙合形态和功能异常(牙周病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5、不良修复体引起的咬合形态和功能异常。
咬合病的治疗可以从调改咬合(包括去除早接触;调磨咬合干扰;形成正确的正中咬合接触;改善尖窝形态;调整合适的覆颌覆盖)以及咬合重建来进行。
对于涉及到面部垂直距离降低、颞颌关节疾病的比较严重的咬合病,通常需要通过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咬合重建指用修复的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使之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进行咬合重建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牙体缺损需进行充填或行根管治疗;对于牙周疾患、炎症需进行牙周病治疗、保健指导;对于牙齿伸长、咬合创伤需初步调整咬合;对于少数倾斜或移位的牙齿进行正畸治疗;对于过度松动无保留价值的牙齿予以拔除。咬合重建前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咬合重建的方法有可摘和固定两种。可摘有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套筒冠义齿等;固定得有高嵌体、全冠、固定桥等。可摘义齿患者能自行摘戴、易于清洗,容易保持义齿的清洁和口腔卫生;相对费用较低;磨除牙体组织比固定桥少。但是可摘义齿的体积大、部件多,初戴时患者常有异物感,有时会影响发音、引起恶心;而且稳定性和咀嚼效能较差。固定义齿在行使功能时稳定、坚实、体积小、近似真牙;本体感受颇舒适,无异物感。缺点是对基牙的切割量较大;患者不能摘下予以清洗;相对费用较高,具体视选择的材料不同而定。
中科医院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