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胎儿期到成人期,再到老年,护牙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大事,不管在哪个时刻出现问题,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那么,不同年龄段在护牙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防护重点?
怀孕前不疼不肿也要查牙
很多人不知道,妊娠期准妈妈的口腔护理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牙齿。
孩子的乳牙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发生,恒牙在胚胎第四个月开始发生,所以孕期准妈妈们的心理、生理和营养状态将影响胎儿牙齿的发育。同时,妊娠时体内的雌性激素和孕酮水平明显升高,容易发生龋病与牙龈炎,应特别注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孕期4~6个月是口腔治疗相对安全的时期。
幼儿期护好六龄齿最重要
儿童6岁左右除了前牙替换外,在乳牙磨牙的后面会长出新的恒磨牙,即“六龄齿”。
“六龄齿”咬合面积大,窝沟点隙复杂,牙面上很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渣,所以容易发生龋坏,甚至继发牙髓、尖周炎,远比别的恒牙要严重得多。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换牙期,每3~6个月进行必要的口腔检查,到指定医疗机构给孩子做窝沟封闭,以减少龋坏发病几率。
青少年牙不齐最好戴牙套
每到寒暑假,去医院矫正牙齿畸形成了不少学生的假期功课。青少年时期的护牙重点首先是做好防护。比如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治疗龋齿,避免因乳牙早失或滞留导致恒牙替换障碍等。
其次,已出现影响生长发育的骨性问题及妨碍颌、面正常功能的错牙合畸形,需早期进行矫治(3~5岁),将牙合颌的发育导向正常,方法主要有固定矫治器及功能性活动矫治器,对牙齿不齐进行调整。
中青年牙周炎是大隐患
调查发现,我国70%的成人都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且就医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口腔防护意识较差。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发展成牙周炎。发生牙龈炎时,牙龈边缘会呈现鲜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还会出现糜烂。一旦触碰牙龈,便会流血,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口臭。甚至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所以,牙周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积极治疗,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口腔保健来保持疗效,防复发。
老年人缺牙要镶坏牙要补
老年人口腔组织器官呈退行性变化,牙龈萎缩,牙根外露,菌斑很容易在根部堆积并形成根面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牙齿丧失。
因此,老年人定期的口腔全面检查,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尤为重要, 若已患有根面龋、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保存患牙,而非直接拔除。对于牙体缺损、缺失的老年患者可以视具体情况科学设计,通过各类义齿来恢复咀嚼、发音、美观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