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之牙体解剖生

10月10日

第7章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1单元牙体解剖生理(中)

本单元内容比较重要,知识点亦十分众多,考试经常出题的知识点有牙的演化特点;牙位记录作为基本功应该轻松拿分;牙体解剖名词一般不逃出重点范围;恒牙及乳牙包括牙体和髓腔解剖一般考其特征,即可赖以区分的特点。

考点串讲

三、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一)恒牙牙体外形

1.上颌中切牙 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

(1)唇面:略呈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借以区分左右。新萌出者切缘可见三个切缘结节。牙冠唇面形态可分为卵圆形,牙冠唇面颈部和切端较窄,约占72%;尖圆形,牙冠唇面颈部缩小显著,约占26%;方圆形,牙冠唇面颈部略窄于切端,约占2%,常与人的面型相协调。

(2)舌面:较唇面为小。中央凹陷成窝称舌窝,周边围以突起的嵴,在牙颈部者称舌面隆突,靠近中缘者称近中边缘嵴,靠远中者称远中边缘嵴,在切端位于切缘舌侧者称为切嵴。

(3)邻面:近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4)切嵴:切端唇侧较平,形成切缘,舌侧圆突成嵴,称切嵴,与下颌牙的切嵴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5)牙根:为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舌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小,根长较冠稍长,亦有根长短于冠长者或偶见牙根弯向唇侧、舌侧和远中唇侧者。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

2.上颌侧切牙 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圆钝。

(1)唇面:呈梯形,较上颌中切牙者窄小、圆突,近中缘稍长,远中缘较短,与切缘弧形相连,因而切缘明显斜向远中。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2)舌面:边缘嵴较中切牙者显著,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面隆突的远中,延续到根颈部成为裂沟,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邻面:略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距切角稍远。

(4)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较中切牙大。

(5)牙根:单根,较中切牙者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颈横切面为卵圆形。上颌侧切牙的变异形态较多,如呈锥形或先天缺失者。

3.下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为对称、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者。下颌中切牙的形态特点如下:

(1)唇面:约呈梯形、狭长且光滑平坦,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相等,切缘平直,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

(2)舌面:近远中边缘嵴微突,舌面窝浅。

(3)邻面:约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靠近切角。

(4)牙根:单根形扁,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面者略深,可作为鉴别左右的参考。根中1/3横切面呈葫芦形。

4.下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与下顿中切牙相似,但有下列特点:

(1)下颌侧切牙的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

(2)唇面的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

(3)舌面与下颌中切牙者相似。

(4)邻面约呈三角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5)牙根为单根,形扁圆,较下颌中切牙者稍长,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

①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唇面光滑,发育沟不明显。

②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舌窝较窄浅。

③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④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

5.上颌尖牙() 全口牙体牙根最长,牙尖最大

(1)唇面:似圆五边形,其五边由近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和颈缘组成。其中近中斜缘短,与近中缘相连形成近中切角;远中斜缘长,与远中缘相连形成远中切角。初萌出的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相交约呈90°角。唇面中部有突起的唇轴嵴,由牙尖顶伸至颈1/3,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

(2)舌面: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短而突。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舌面隆突显著,由牙尖至舌面隆突有一纵嵴称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3)邻面:似三角形,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接触区距远中牙尖嵴稍远。

(4)牙尖: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四嵴即唇轴嵴、舌轴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四斜面即: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四牙尖嵴汇合成牙尖顶,牙尖顶偏近中。

(5)牙根:单根,形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根尖弯向远中。

6.下颌尖牙下颌尖牙似上颌尖牙,但有下列特点

(1)下颌尖牙较上颌者窄而薄,牙冠窄而细长,近远中径较上颌尖牙者小,故牙体显得细长。

(2)牙冠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唇颈嵴、唇轴嵴及发育沟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唇面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较短,切缘由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两者长度之比约为1∶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唇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近中缘相续约呈直线。

(3)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在切1/3处较突。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4)邻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缘相连约呈弧线。

(5)牙尖不如上颌尖牙者显突,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6)牙根为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形。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长。

(2)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不很明显,舌窝较浅。

(3)上颌尖牙近中缘自颈缘至近中切角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成直线。

(4)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者成钝角。

(5)上颌尖牙牙尖顶偏近中;下颌者明显偏近中。

(6)上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成弧线。

(7)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成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切面成扁圆形。

7.上颌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远中,有近中沟至近中面。

(1)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小,颊面中部有纵行的颊轴嵴,颊尖是前磨牙中唯一偏向远中者。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

(2)舌面:小于颊面,似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较颊尖短小、圆钝,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有沟从面近中边缘嵴跨过至近中面的1/3处。

(4)面:外形为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

①边缘嵴:由近、远中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

②牙尖:面有颊舌二尖,颊尖长大锐利,舌尖较短小圆钝。

③三角嵴:从颊、舌尖顶分别有伸向面中央的三角嵴,分别称为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

④窝、沟和点隙:面中央低下称为中央窝,窝的周边由近、远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其两端为近远中点隙。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5)牙根:形扁,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二根。颊根长于舌根,根的近远中面较平,自颈缘以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较近中面者深。少数为单根,其近中面的沟长,约占根长的大部分。根尖偏向远中。

8.上颌第二前磨牙

(1)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面颈部较上颌第一前磨牙者宽,缘二牙尖嵴交角所成的颊尖圆钝,偏向近中。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似或略小,舌尖圆钝偏近中。

(3)邻面仍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仍在近缘偏颊侧。但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亦无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

(4)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面较对称,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者锐突,牙尖较圆钝。面颊缘与舌缘宽度相近,面诸角较圆钝,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颊舌二尖均偏近中。中央窝浅,无沟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中央沟较短,近远中点隙相距亦较近。

(5)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牙根多不分叉。

9.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面有横嵴者,其特点如下:

(1)颊面:颊面向舌侧倾斜显著。颊尖高耸、长大尖锐,偏向近中。颊轴嵴在颈1/3处显突,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

(2)舌面:舌面较短小,仅及颊面的1/2。舌尖明显小于颊尖。

(3)邻面: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呈卵圆形,最大特点是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二尖均偏近中。颊尖三角略与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横嵴,为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横嵴越过面,将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

(5)牙根: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根尖略为弯向远中。近中面的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

由于上述牙冠的特别外形,故下颌第一前磨牙可视为前、后牙的过渡形式,即①像后牙:有四轴面和面,有颊、舌尖和横嵴等,但颊、舌尖间距小,行使功能不如其他后牙;②像尖牙:颊尖特别长大,舌尖特别短小,髓腔亦略像尖牙髓腔。

10.下颌第二前磨牙

(1)颊面:颈部较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稍宽,颊轴峭较钝。颊尖圆钝,略偏近中。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若为两舌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两尖之间有舌面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如为1个舌尖,则较颊尖小,牙尖偏近中。

(3)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有2种类型:①两尖型:面呈椭圆形,颊舌两尖均偏近中。发育沟呈H形或U形;②三尖型:面呈方圆形,有1个颊尖,2个舌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发育沟呈Y形。面中央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中央尖或畸形中央尖,易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中央尖可见于诸前磨牙,但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5)牙根: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

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①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

②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较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

11.上颌第一磨牙(六龄牙) 牙体三个磨牙依次减小。

(1)颊面: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缘长于颈缘,缘由近、远中颊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缘由近、远中舌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中1/3。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

(3)邻面: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大于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1/3处。近中接触区靠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缘中1/3处。

(4)面:呈斜方形,结构复杂。

①边缘嵴:面的四边为颊边缘嵴、舌边缘嵴、近边缘嵴和远边缘嵴围成。颊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边缘嵴短而直,远边缘嵴稍长。近颊角及远舌角为锐角;远颊角及近舌角为钝角。

②牙尖:一般为四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四个牙尖中最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

③三角嵴: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面中部;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面中部;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面中部。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嵴,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④斜面: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⑤窝及点隙: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面斜嵴将面分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边缘嵴之间,约占面近中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嵴与远边缘嵴之间,约占面远中的1/3。

⑥沟: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边缘嵴而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边缘嵴之内。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两舌尖之间越过舌边缘嵴至舌面。

(5)牙根: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在舌侧,两颊根分别称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牙体解剖生理为三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三根之间所占面积较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称根干或称根柱。

12.上颌第二磨牙 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

(1)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宽度为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

(3)舌面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有第五牙尖。

(4)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领第二磨牙面无斜嵴可见。远中舌尖不显著而近中舌尖特大,舌面明显小于颊面。

(5)牙根数目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分叉根比较靠近,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二根,即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愈合,或近、远中颊根愈合,使原有的三根愈合成二根;极少数为近、远中颊根和舌根相互愈合。

13.下颌第一磨牙:恒牙中萌出最早,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

(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隔。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亦呈梯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缘可见近、远中舌尖,舌沟从两舌尖间越过。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近、远中接触区均在近缘偏颊侧;远中面小于近中面。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缘构成的舌角均较锐。

(4)面:略正方形。

①边缘嵴: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边缘嵴长于舌边缘嵴,近边缘嵴较长且直,远边缘嵴较短且突。

②牙尖:可见5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钝,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③三角嵴: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④斜面: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⑤窝及点隙:中央窝位于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远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

⑥沟:共计五条发育沟,其中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两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从远中沟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5)牙根:双根,扁而厚,根干短。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有较深的长形凹陷,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面,根尖亦弯向远中。有时远中根分为颊、舌两根,远中舌根短小弯曲,此型约占22%,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

14.下颌第二磨牙

(1)4尖型:无远中尖,面呈方圆形,有近中颊舌尖和远中颊舌尖。面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发育沟和边缘嵴使整个面似“田”字形,为下颌第二磨牙的主要类型。

(2)5尖型: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面具有5个牙尖和5条发育沟,但稍小,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别。

(3)牙根:近远中根相距较近,皆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体形。极少数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此型占3%,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

(二)乳牙牙体外形

乳牙具有下列特点:

①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

②乳牙牙颈缩窄,唇颈嵴、颊颈嵴明显突出,面缩窄,冠根分明。

③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但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根尖弯向唇侧。

④上颌乳尖牙的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是乳尖牙和恒尖牙中唯一牙尖偏向远中者。

⑤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等大。

各型乳牙的解剖形态特点:

1.上颌乳中切牙

(1)牙冠:唇面略呈梯形,表面光滑,近远中径大于切颈径,故牙冠宽短为其重要标志。唇面近中缘与切缘平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唇颈嵴明显突起。舌面、唇面约等大。舌面近、远中边缘嵴较突,舌面隆突显突,舌窝明显。邻面呈三角形,因唇颈嵴和舌面隆突特别突出,故牙冠颈部很厚,冠根分明。

(2)牙根:单根,宽扁,唇面宽于舌面,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根尖1/3弯向唇侧,并略偏远中。宽冠宽根为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

2.上颌乳侧切牙

牙冠: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但较小且短窄。近远中径小于切颈径,唇面微突。近中切角圆钝,远中切角呈圆弧形,舌面窝较浅,唇颈嵴、舌面隆突较上颌乳中切牙为小。

牙根:单根,较窄而略厚,根尖部偏向唇侧,略为斜向远中。

3.下颌乳中切牙下颌乳中切牙与下颌恒中切牙的牙冠外形相似,但长度稍大于宽度,不像下颌恒中切牙牙冠呈窄长的外形。

(1)牙冠:唇面光滑,切缘较直,近、远中缘对称,近中与远中切角较锐,唇颈嵴较突。舌面舌窝明显,边缘嵴窄而突,但舌面隆突小而突。邻面呈三角形,切嵴较薄,位于牙长轴上,唇颈嵴、舌面隆突均较突。

(2)牙根:单根,较细长,根长度约为冠长的2倍。牙根较直,根尖部偏向唇侧。

4.下颌乳侧切牙

(1)牙冠:下颌乳侧切牙的牙冠较下颌乳中切牙为大,唇面的近中缘长,而远中缘短,切缘自近中向远中舌侧斜行。近中切角较锐,远中切角圆钝,唇面略突。舌面近、远中边缘嵴、舌面隆突明显,舌窝较深。

(2)牙根:牙根为单根,其长度比下颌乳中切牙稍长,牙根自唇面向舌侧缩窄,根尖微向唇侧,略微斜向远中。

5.上颌乳尖牙 上颌乳尖牙牙冠外形与上颌恒尖牙相似,但体积明显缩小,唇、舌轴嵴较为突出。

(1)牙冠:唇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长度的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此为区别左右上颌乳尖牙和上颌恒尖牙最主要的标志。唇轴嵴突,颈嵴最突,颈缘弧度很小。舌面的边缘嵴突,舌窝被舌轴嵴分隔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2)牙根:单根,细长较直,唇侧宽而舌侧缩窄,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

6.下颌乳尖牙

(1)牙冠:下颌乳尖牙外形与上颌乳尖牙相似,但牙冠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故近中斜缘短而远中斜缘较长。颈缘平直,近中缘较长而直,远中缘较短圆突。唇颈嵴突,唇轴略亦突。舌面的边缘嵴及舌轴嵴略突,舌窝明显。舌轴嵴将舌窝分为两半。

(2)牙根:牙根为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根尖缩小并略为偏向唇侧,弯向远中。

7.上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①颊面的宽度大于长度,近中缘长而较直,远中缘短而较突,牙颈缩窄,故颈嵴很突,特别是颈嵴的近中部分尤为突出。颊尖微突,略偏近中;②舌面较颊面小而圆突,缘上舌尖亦较颊尖圆突;③邻面可见其1/3显著缩窄,颊侧颈1/3处非常突出;④面形态似上颌前磨牙,但颊舌二牙尖的三角嵴及面沟的形态均不如上颌前磨牙清晰。

(2)牙根:细长,三根分开甚远,以保护其间的恒牙胚。根干较短,根分叉接近牙颈部。

8.下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其形态不似任何恒牙。①颊面虽为四边形,但近中缘长且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颈嵴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②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圆的远中舌尖。近远中缘的长度约相等。颈缘较直,两舌尖之间有沟;③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近中边缘嵴特短。4个牙尖中,以近中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颊舌尖很小,近中颊舌二尖相距较近,此二牙尖的三角嵴几乎相连,但有中央沟分隔。中央沟两端有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二窝均较深,面的沟嵴不清晰。

(2)牙根:分近中及远中二根。

(三)乳牙与恒牙的鉴别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颈部缩窄,唇颈嵴和颊颈嵴突出;面缩窄,宽冠窄根;上颌乳尖牙是尖牙中唯一牙尖偏向远中者;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等大。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第三磨牙萌出期很晚,在20岁左右,故又名智牙,也可终身不出。

(四)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切端和面形态生理意义:切牙切嵴切割食物,尖牙牙尖穿透和撕裂食物,上下颌后牙凸形结构(牙尖、三角嵴、斜面和边缘嵴)相互接触可压碎食物,凸形结构和凹形结构(窝及发育沟)相互接触可磨细食物。边缘嵴将食物局限在面窝内,发育沟是食物溢出通道。

(2)牙冠轴面突度生理意义

①唇、颊、舌面突度生理意义:正常突度可使食物按摩牙龈,突度过小挤压牙龈,突度过大则不能按摩牙龈,颈1/3的突度还可以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②邻面突度生理意义:正常接触区周围有外展隙,龈方者称邻间隙,龈乳头充满,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正常邻接可防止食物嵌塞,还可使牙及关系稳定。

2.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稳固能保证牙冠行使生理功能。

阿虎医学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lctx/15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