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牙体修复是在阻断疾病发展的基础上用人工制造的修复体来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功能和美观。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牙体修复可分为直接修复和间接修复。临床上,直接修复多指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间接修复可分为嵌体修复、高嵌体修复、髓腔内固位修复、全冠修复、桩核冠修复等。
牙体修复的目的不在于创造一个强大的修复体,而是建立一种与原有牙体组织机械性能、生物学性能、美学性能相适应的修复体。制作修复体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牙体结构的丧失。因此对已有窝洞的最小干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牙体修复要遵循微创原则,是指根据牙列咬合受力情况和治疗牙剩余牙体组织?情况,优先选择保存牙体组织多、不易造成牙体无法修复的折裂且便于再治疗的方案。微创原则同时适用于活髓牙及根管治疗后的牙齿。
直接修复可用于前牙及后牙较小或中等大小的牙体缺损,包括切角缺损、牙尖缺损、牙体折裂、磨耗等情况的修复。间接修复常用于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
根管治疗的牙齿(endodonticallytreatedteeth,ETT)在冠部修复治疗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修复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牙的剩余牙体组织(残留牙体壁的数量及剩余牙体组织的厚度与宽度)、解剖位置、咬合力、牙周状况,以及患者对于修复材料的要求、对于修复体美学的要求和患者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冠部只为开髓洞形时,应用树脂进行直接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远期治疗效果。
桩核冠间接修复方式为残冠和残根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最接近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能较好的将应力沿着牙齿长轴均匀的分布,能够减少根部牙体组织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牙折风险,并且纤维桩具有与牙体更加相似的颜色以及良好的通透性,为患者在前牙美学区治疗提供了更佳的美学效果。根管内应用纤维桩将增加粘接面积且提高固位力,考虑应用在牙体组织缺损超过两壁,或剩余牙体组织不够50%,特别是前磨牙伴穿髓型楔状缺损。
部分覆盖修复也可获得与全冠修复相同的疗效,甚至优于全冠修复。
无论是直接修复还是间接修复,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继发龋,其次是修复体折裂等。提高修复体的寿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避免将来对出现问题的修复体进行再修复时造成更多的医源性牙体组织的丧失,甚至引起牙髓并发症。对于口腔健康状况差、有磨牙症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为保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首次就诊时牙体修复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对于龋坏或部分牙体折裂等原因造成的牙体缺损,在牙髓活力正常的情况下应将直接修复作为第一选择方案。对于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根据缺损面积的大小,以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为前提,依次考虑选择直接修复、嵌体、高嵌体、髓腔内固位冠、全冠等间接修复方式。大量体内及体外实验证明:当完整牙体壁2~3面壁时,直接修复与间接修复的长期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修复效果相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