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Openbite
2.Availablespace
3.ANB
4.Miniumanchorage
5.直接性骨吸收
6.终末平面
二、简答题(共20分)
1.如何判断青春生长高峰期。(5分)
2.简述内倾性深覆转的形成机制。(5分)
3.简述防止复发的原则。(5分)
4.长发育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5分)
三、问答题(50分)
1.诊断分析应涉及哪些内容?(1。分)
2.试述颅面代偿性生长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0分)
3.间隙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10分)
4.试述X线头影测量学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10分)
5.试述正畸治疔在功能和形态上应达到的目标?(10分)
参考答
一、名词解释
1.开牙合,主要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
2.可用间隙是指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的牙弓的弧形长度。又称下牙弓现有弧形长度。
3.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此角为SNA与SNB角之差,代表上下颌基骨间的位置关系。ANB角变大,表明趋于II类骨性关系;ANB角变小或为负角,表明趋于皿类骨性关系。
4-即最小支抗,指在矫正过程当中,作为支抗单位的支抗牙有较大的移动。一般占据拔牙间隙的1/2以上。
5.在正畸牙移动的过程中,牙周膜无透明样变或透明样变被完全清除,骨质吸收直接发生于牙槽骨的表面,这种吸收方式称为直接性骨吸收。
6.乳牙胎从侧方观察时,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称为终末平面。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二、简答题
1.如何判断青春生长高峰期。
答:(1)身高和体重的生长状况。
(2)第二性征发育状况。
(3)手腕X线片检査以手腕X线片上指骨詬钙化程度和某些骨的出现,作为判断全身发育和颅面发育的指标。
2.简述内倾性深覆給的形成机制
答遗传因素。
(2)全身因素儿童时期全身慢性疾病致颔骨发育不良、后牙萌出不足、后牙发育不足导致下颌向前、向上旋转,而前牙继续萌出,前牙槽发育过度。
(3)咬合因素患者咀嚼肌力过大,限制了后牙槽的发育。
(4)口腔不良习惯如咬上唇习惯造成上颌牙内倾,从而形成内倾性深後转。
(5)替牙障碍牙齿的萌出顺序异常如下?[尖牙晩于下颌第二双尖牙或第二磨牙萌出可以造成下颌前牙及上颌前牙内倾而形成内倾性深覆稔。
(6)先天缺失恒下切牙或乳尖牙早失。
3.简述防止复发的原则
答:(1)牙齿的过度矫治。
(2)早期治疗。
(3)严重扭转牙的牙颈部周围纤维切断。
(4)正颌外科严重骨型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5)永久性保持。
(6)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
4.生长发育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1)用于分析各类牙面畸形的发生和发展,对畤形作出正确的诊断。
(2)用于制定出食理的矫治计划,确定矫治的目标。
(3)用于指导治分时机的选择。
(4)用于确定矫治的限度。
(5)用于判断预后。
三、问答题
L诊断分析应涉及哪些内容?
答:(1)颜貌分析正侧面分析
正面观面型对称面部比例面下1/3水平面等
侧面观面型鼻唇角唇沟下颌角E线
(2)模型分析并结合口内检査
牙齿
牙列时期
牙弓
模型测量间隙分析牙弓基骨弓长度宽度对称性腭盖高度,Spee曲度
软硬组织情况
口腔卫生情况
关节分析
(1)生长分析:年龄生物龄
(2)功能分析:是否有不良习惯,合功能咀嚼呼吸吞咽等功能分析,有否早接触或稔干扰,下颌运动1CPRCP等
(3)X线分析:头影测量分析和一般分析
2.试述颅面代偿性生长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答:(1)在正常生长或病理情况下,代偿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代偿性生长也是颅面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机制特征。颅面颔骨的代偿性生长失调,则形成错稔畸形。
(2)面部结构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的单元部分组合而成。在大多数个体中,由于结构上形成H类或皿类面型因素经代偿性协调而抵消以致平衡,结果呈现出正常或I类面型,或改为趋于II类或ID类面型。实际上,在颅面结构组合中,包含着形成n、ni类的周部特征的混合。从此意义上看,一个和a、皿类面型完全不同而独立完整的I类面型是不存在的。
(3)在骨骼代偿性生长的同时,为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和稔关系,牙齿常常发生倾斜以代偿骨骼生长失调。如骨性皿类错稔畸形,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代偿倾斜。由于颌骨的代偿性生长的错综复杂形式的R、皿类面型,致使临床上常见“转型与面型(或骨型)不相一致”。这也是代偿性生长变化和颅面结构组合多样性的综合结果。
(4)我们临床治疗主要针对牙槽代偿,有些时候临床要去除代偿,有些时候要利用代偿。如正颌外斜术前正畸治疗的原则之一就是去除牙代偿,使牙齿直立于牙槽的正确位置上,以利手术后建立正常的殆关系。而针对轻度骨性错殆,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利用牙槽代偿骨骼畸形,如骨性n类错论畸形,治疗结束之后上前牙有一定的膊向倾斜,下前牙唇向代偿倾斜。
3.间隙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间隙分析应包括必需间隙、可用间隙的测量,以及拥挤度的计算。根据患者所处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又各有特点。
(2)恒牙列间隙分析
必需间隙的测量:直接测量前牙、双尖牙牙冠的最大近远中径之和
可用间隙的测量:将牙弓分成近似于直线的四段,分段测量,求其总和,或用
[径o.5mm的黄铜丝,从一侧第一磨牙近中触点到另一侧第一磨牙近中触点止,然后把铜丝拉直测量。
如需作全牙弓长度测量时,应测至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面,但有时第二、三磨牙尚未萌出,因此牙弓后段的可利用间隙包括目前的可用间隙加估计的增量或预测值:(14(女)或16(男)-年龄)X3。
(3)替牙列间隙分析
必需间隙的测量:已萌牙直接测量,重点为测量未萌牙宽度。可以测对侧已萌同名牙,或用X片测量,恒牙实际宽度/恒牙X片宽度=乳牙实际宽度Z?[牙X片宽度,或用MoyerSI测法,以下颌四个恒切牙宽度之和预测上下颌尖牙、双尖牙的总宽度,临床上75%的概率值具有参考价值。
可用间隙的测量:同恒牙列。
(4)乳牙列期
-般排列整齐,出现拥挤的情况很少。乳牙列期牙弓内存在间隙,并且用乳牙来预测恒牙的大小没有实际意义,该期主妻以观察为主。
(5)间隙分析应该包括Spee曲线的改正,下切牙的再定位,磨牙调整间隙,扩弓等内容。
4.试述X线头影测量学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答:X线头影测量是对标准化定位的X线片所得的软硬组织影像进行定量的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査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它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包括:①研究颅面生长发育;②殆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③确定错殆畸形的矫治设计;④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給颅面形态结构变化;⑤外科正畸预测手术及矫治效果;⑥下颌功能分析。
5.试述正畤治疗在功能和形态上应达到的目标?
答:(1)正畸治疗的目标:美观、功能、平衡、稳定
(2)从功能上讲,正畸治疗要求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指达到个别正常殆的要求。凡轻微错稔畸形,对生理过程无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給范畴,这些正常騎彼此之间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給。
(3)正畸治疗除了要求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还要有健康的牙体牙周、协调的肌肉及周边软组织以及TNJ的良好状态。
(4)在功能方面,除了以上要求,正畸治疗要争取达到良好的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功能。
(5)正畸治疗要求回复牙面的美观。牙面的美观一直是错箝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首要动因。
(6)正畸治疗的目标是美观和功能的完美结合。功能是第一位的。功能决定形态,形态影响功能。我们在追求形态的同时常常就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反之亦然。但是有些情况下,两者不可兼得,此时正畸治疗就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观意见和客观情况,作出折中的治疗方案。
李青爱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