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情况检查2.口腔颌面部检查3.外伤牙的临床检查4.颌面部/外伤牙X线检查
采用视诊、探诊、叩诊、触诊、牙髓活力测试等方法
评估判断牙体、牙周、牙根、牙髓及牙槽骨的损伤部位和程度
明确其在牙外伤分类中的位置,以确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视诊+探诊:确定牙冠部硬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牙髓是否暴露和穿髓孔大小
釉质裂纹:牙齿切端用光束照射有助于发现
牙周组织损伤的重要指征:牙龈出血、牙齿移位、叩诊疼痛、触诊松动或移位
牙根折的主要诊断依据:X线检查,特别是CBCT:
准确判断牙髓状态:温度测试、电活力测试、实验性备洞(以刺激生活牙髓组织内的感觉神经,从而出现痛觉);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量仪、脉搏血氧仪(评估牙髓组织的血流情况);
还需要结合牙齿色泽、有无窦道、有无叩痛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根尖X线片}
在IADT牙外伤诊疗指南(年版)中,推荐采用1张常规根尖X线片加近中、远中或根方、冠方偏角投射根尖X线片,至少要3张根尖X线片判断根折、牙槽窝骨壁骨折等情况,有时需加拍咬合翼片确定有无牙根颈1/3根折、牙槽嵴顶骨折。
然而,这些措施技术敏感性较高、发现根折的偶然性较大、假阴性率较高易发生漏诊。
{CBCT}
锥形束CT非常有助于牙外伤的诊断,可以从冠状、矢状和水平3个方向对多个牙位逐层显示,扫描范围包括牙齿硬组织和牙髓、牙周组织、牙槽骨以及牙龈唇部软组织,而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可达0.1mm)、辐射剂量较小等优点。
因此,除临床容易确诊的牙震荡、简单冠折且排除根折、牙槽窝骨壁骨折等可能的情况外,在牙外伤诊断中推荐使用锥形束CT,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IADT恒牙牙外伤诊疗指南(年版)AAE牙外伤诊疗指南(年版)
冠折
(1)简单冠折:严重程度由低到高为釉质损伤、釉质折断、釉质?牙本质折断
釉质损伤:釉质不完全折断(出现裂纹),牙齿无实质性缺损
釉质折断:牙冠折断局限于牙釉质,牙齿有实质性缺损
釉质?牙本质折断:牙冠折断局限于牙釉质和牙本质,牙齿有实质性缺损(图3)
釉质-牙本质折断
(2)复杂冠折:是牙冠折断累及牙釉质和牙本质,且牙髓暴露(图4)
牙髓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牙根发育阶段。
#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因牙髓组织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应去除感染,尽可能保存活髓,以使牙根继续发育,获得良好功能。活髓保存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盖髓术、(部分)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牙髓血运重建术等;失败则行根管治疗术或根尖屏障术。
#牙根发育完成的成年恒牙#保存活髓的可能性小且必要性低,建议直接行根管治疗术。牙髓治疗完成后,根据牙体组织缺损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冠修复方案
2.冠根折
是指牙齿在急剧的外力作用下,牙冠和牙根同时折断,损伤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
牙髓未暴露为简单冠根折,很少见;牙髓暴露为复杂冠根折。冠根折的诊断比较容易,治疗较困难,预后较差。
3.根折
折断累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根据根折方向不同,可分为水平、斜线、垂直根折3种类型。水平根折最常见,按发生部位可分为根尖1/3、根中1/3和根颈1/3根折3种类型(图5)
有文献将根颈1/3根折进一步分为嵴顶上和嵴顶下两种亚类,嵴顶下根颈1/3根折的诊断、处理、随访和预后与根中1/3根折相似,而嵴顶上根颈1/3根折由于折裂线与口腔相通,牙冠不宜保留。
对各种类型的根折,因为牙折断端通常可提供充足的血运,牙髓组织可保持活力而无需行根管治疗术。若随访中发现牙髓坏死,可行根管治疗术,预备充填至根折处,必要时行根管外科手术取出折断根尖。因此,根中1/3横折,即刻行根管治疗术和纤维桩内固定是错误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折裂线越接近根尖,预后越好。成功表现为钙化性组织愈合、结缔组织性愈合和结缔组织?骨桥愈合3种方式,失败主要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长入。
1.牙震荡(concussion)
牙支持组织受损,单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可造成牙周膜充血水肿,因此牙齿无异常松动或移位,但有明显叩诊反应。牙震荡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方案见表3
2.亚脱位(subluxation)
国内有学者翻译为“半脱位”,是指牙支持组织受损,主要是牙周膜纤维撕裂、水肿或出血,因此牙齿有异常松动,但无移位,可伴龈沟渗血。
亚脱位可进一步影响牙髓组织的血供,造成牙髓远期活力改变(图9)。在名词应用上,亚脱位相对于半脱位更合适,其含义是无脱位且接近脱位,半脱位易被误解为脱位且脱位半程。
3.脱出性脱位(extrusiveluxation)
牙齿脱离牙槽窝,向冠方部分移位,并且松动,造成牙周膜附着破坏、根尖神经血管束完全断裂、牙髓组织损伤。
4.侧方脱位(lateralluxation)
牙齿偏离长轴向侧方移位,通常是腭(舌)向或唇向移位,造成牙周韧带损伤,并伴有牙槽窝碎裂或骨折、牙髓组织损伤和咬合关系紊乱。
5.嵌入型脱位(intrusiveluxation)
牙齿向牙槽骨内移位,被嵌入牙槽骨中。嵌入型脱位造成的损伤最严重,破坏牙龈附着,导致牙周膜和牙槽骨挫伤、牙槽窝碎裂或骨壁骨折,同时造成牙髓组织损伤。
6.完全脱位/牙撕脱伤(avulsion)
完全脱位又称牙撕脱伤,即牙齿完全脱离牙槽窝,牙周膜和牙髓同时损伤,牙槽窝空虚或伴牙槽突骨折。
牙周膜损伤程度是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体外干燥时间大于60分钟时牙周膜组织可全部坏死。牙周膜组织坏死可导致炎症性外吸收或替代性外吸收。
牙根发育阶段也是影响预后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一般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可能性大,而牙根发育完成恒牙根尖孔狭小,牙髓再生可能性极小,需进行根管治疗术。
*牙齿发生完全脱位后,应将牙槽窝清理干净后,将脱位患牙尽快再植回牙槽窝。
*若无条件再植,应将牙齿置于平衡盐溶液、牛奶、生理盐水或唾液中,尽快就医。
国际牙外伤诊治指南自发布以来并未更新,相关进展:
CBCT提高了牙外伤的诊断水平;治疗理念从单纯的保存牙齿到牙齿和软硬组织统筹兼顾(如保持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以利于后期修复);牙髓血运重建为外伤牙牙髓再生提供了临床解决方案;富血小板血浆、牙周膜干细胞等为外伤牙牙周组织的再生提供了临床思路。
因此,口腔医师应了解并掌握牙外伤诊疗指南和相关进展,正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牙外伤诊疗水平,更好地保存外伤牙并保持周围软硬组织健康。
王捍国,余擎.牙外伤的诊断和治疗计划[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5(5):-.DOI:10./cma.j.cn-02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