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冠,俗称的牙套风靡了大江南北几十年。时至今日,烤瓷牙的威名已经足够震慑人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牙科技术发展的浪潮更是快的让医生们不敢眨眼。
做完根管治疗的牙就要做全冠修复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做全冠的代价是要更多的磨除本就剩余不多的牙体组织。我们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不选择做牙套,去掉神经的牙就像砍掉根的树,脆弱到不堪一击;可是如果要选择做修复,就要面临宝贵的牙体还要被磨掉一部分的尴尬。没错,我们都被所谓的全冠挟持了。幸运的是,高嵌体——这位口腔修复的游子,正在慢慢走入到我们的视野里。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家的墙皮掉了一大块,你是选择把整面墙皮都刮掉重新刷上呢,还是只是把破损的地方直接补上呢。这就是全冠和嵌体的区别:前者像全冠,虽然把缺损的地方补上了,但也付出了其他代价;后者像嵌体,则是用最小的代价做出了最适合的修复。那么明智的你会选择做出哪种选择呢。上图的模型直观的体现了两者磨牙量的差别我说高嵌体是一位游子,是因为这种修复方式不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可是,用作根管治疗后的修复确实是比较新的浪潮,也必然是口腔修复的大趋势。高嵌体之所以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回归到日常的治疗中,离不开口腔技术飞速的发展。瓷嵌体的出现,将我们带入到一个粘接的时代。粘结剂作为修复体结合到牙釉质上的媒介,不仅仅起到类似胶水的作用,还具有稳定剩余牙体组织的作用。瓷器碎了可以把碎片再粘上,同理,因为瓷的材料特性,经过特殊处理后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可以有足够的保障。瓷表面多微孔,化学成分不一样,含的一些化学物可以生成高分子链化学键,而金属成分简单属性单一,欠缺出色的化学性格,只能靠磨牙获得相应的机械固位,这也就间接限制了高嵌体的适应症。瓷的出现,点亮了漫漫修复路上的一盏明灯,只要把握好粘接的细节和适应症,就可以保证对剩余牙体的保护。不必再靠强行磨除更多的牙体来获得理想的机械固位型,而是从全冠的机械固位走到嵌体的化学固位,使修复体抱在牙上转变到粘在牙上,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微创理念从此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当然,全冠的地位毋庸置疑,它还是不可或缺的修复技术。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就只适合做全冠,这是要分析具体情况才能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回到刚才举到的那个掉墙皮的例子,能够完美的直接补上脱落的部分,就需要一名心灵手巧的粉刷匠。牙医和技师充当了这个角色,医生临床的操作加上技师无间的配合可以让“脱落的墙皮”补的天衣无缝。
浦华口腔以下门店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