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

学医路上,需挑灯夜读的勤奋!

更需要凝思的冷静与淡定!

学医路上你并不孤单----

牙体解剖

本单元内容比较重要,知识点众多,考试经常出题的知识点有牙萌出的顺序;牙位记录作为基本功应该轻松拿分;牙体解剖名词一般不逃出重点范围;恒牙及乳牙包括牙体和髓腔解剖一般考其特征,熟记每个牙体形态及髓腔的特点。熟悉髓腔形态的名词解释,及髓腔的增龄性变化和临床意义。

一、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组成

外部:

牙冠、牙根、牙颈。

剖面: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2)分类

第一副牙齿:

乳牙,20颗,分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第二副牙齿:

恒牙,28~32颗,分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功能:

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协调美观。

2.牙位记录

(1)部位记录法

乳牙:

恒牙:

(2)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恒牙:

乳牙: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1)牙的萌出

出龈:

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

从牙冠出龈到达到咬合的全过程。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时间性、对称性、顺序性、下早上晚()。牙齿萌出的顺序:乳牙为Ⅰ-Ⅱ-Ⅳ-Ⅲ-Ⅴ();下颌恒牙为6-1-2-3-4-5-7-8上颌恒牙为6-1-2-4-5-3-7-8()。

(2)乳恒牙更替:

婴儿生后约半岁乳牙开始萌出,约2岁半萌出20个乳牙。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此段时期称为替牙期。12~13岁以后,称为恒牙期。恒牙首先萌出者为第一恒磨牙,前磨牙更换乳磨牙的位置,磨牙则在乳磨牙的远中部位萌出。恒牙萌出亦有其顺序,上颌多为6→1→2→4→3→5→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

4.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及解剖标志

(1)一般应用名词

①应用术语:

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外形高点、线角(牙冠两面相交成角)与点角(牙冠三面相交成角)、牙体三等份。

②牙冠各面名称:

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面和切嵴。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①牙冠突起部分:

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解剖标志),嵴(切嵴、轴嵴、边缘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斜嵴和颈嵴)。

②牙冠的凹陷部分:

沟(发育沟、副沟、裂),点隙(3条或以上发育沟汇合处,),窝。

③斜面:

组成牙尖的各面。

④生长叶: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二、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1.恒牙牙体外形

(1)上颌中切牙:

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

①唇面:

近中切角近似直角,颈1/3突出成唇颈嵴,新萌出有3个切缘结节。

②舌面:

中央凹陷成舌窝,牙颈部有舌面隆突,两侧分别为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切端为切嵴。

③邻面:

近中面呈V字形,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切1/3距切角稍远。

④切嵴:

与下切牙切嵴相互发挥切割功能,侧面观在牙体长轴唇侧。

⑤牙根:

单根较直,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

(2)上颌侧切牙: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圆钝。

①唇面:

梯形,近中缘稍长,远中缘较短,切缘斜向远中,近中切角锐角,远中切角圆弧形。

②舌面:

舌窝窄而深,有时越过舌面隆突远中越过根颈部成为裂沟。

③邻面:

略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

④切嵴:

向远中舌侧倾斜度大。

⑤牙根:

单根,颈横切面为卵圆形。

(3)下颌中切牙:

全口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左右。单根,远中长形凹陷较近中面深。

(4)下颌侧切牙

①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

②唇面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

③邻面约呈三角形,近中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④牙根为单根,形扁圆,根尖偏远中。

(5)上颌尖牙:

全口牙体牙根最长,牙尖最大。

①唇面:

呈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二者交角约90°,中间有唇轴嵴。

②舌面:

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舌面隆突显著并与牙尖间有舌轴嵴平分舌窝。

③邻面:

似三角形,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接触区距远中牙尖嵴稍远。

④牙尖:

四嵴和四斜面,牙尖顶偏近中。

⑤牙根:

单根粗壮,颈横切面卵圆三角形,牙尖顶偏近中。

(6)下颌尖牙

①牙冠窄而细长。

②唇面为狭长五边形,近远中斜缘长度1∶2,交角>90°,冠根近中缘相续成直线。

③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处。

④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⑤牙根:

单根扁圆细长,根尖偏远中。

(7)上颌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远中,有近中沟延伸至近中面。

①颊面:

呈五边形,近中颈部有凹陷,颊尖偏远中(),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处。

②舌面:

光滑圆突,舌尖偏近中,舌面外形高点在中1/3处。

③邻面:

约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有近中沟至近中面1/3处。

④面中央称中央窝,窝底有中央沟,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为近中沟。

⑤牙根:

多为双根。

(8)上颌第二前磨牙:

面较对称,牙尖较圆钝,颊尖偏近中,无近中沟,近远中接触区仍靠缘偏颊侧,多为扁形单根。

(9)下颌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最大、面有横嵴,牙根常为单根。

(10)下颌第二前磨牙:

颈高度、颊舌厚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颊舌面大小相近,面发育沟为H形、U形和Y形。畸形中央尖以它最为多见。

(11)上颌第一磨牙(六龄牙):

牙体三个磨牙依次减小。

①颊面:

呈梯形,缘大于颈缘,远中缘稍突,近远中颊尖间有颊沟,外形高点在颈1/3。

②舌面:

近远中舌尖有远中舌沟,外形高点在中1/3,少数近中舌尖舌侧有第五牙尖。

③邻面:

约为四边形,外形高点在1/3处,近中接触区靠近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缘中1/3处。

④面:

斜方形,牙尖以近中舌尖最大,远颊三角嵴和近舌三角嵴相连成斜嵴(、)。斜嵴分近中窝和远中窝,沟主要有发自中央点隙的颊沟、近中沟及远中窝的远中舌沟。

⑤牙根:

由三根组成,分别为腭根、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

(12)上颌第二磨牙:

远颊尖明显缩小,极少第五牙尖,斜嵴不明显,三根分叉较近。

(13)下颌第一磨牙:

恒牙中萌出最早、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

①颊面:

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三个牙尖大小为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有颊沟和远颊沟,外形高点在颈1/3处。

②舌面:

亦呈梯形,有舌沟,外形高点在中1/3,近中舌尖>远中舌尖。

③邻面:

近中接触区在近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缘中1/3处。

④面:

略正方形,可见5个牙尖,有中央窝和近中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颊沟5条沟。

⑤牙根:

扁且厚,近中根较大,近远中面有长形凹陷,根尖偏向远中。

(14)下颌第二磨牙:

面为四尖形(+形或X形)和五尖形,C形根管较多见。

2.乳牙牙体外形

(1)上颌乳中切牙:

牙冠宽短,牙根宽扁,唇颈嵴和舌面隆突明显,牙冠颈部很厚造成冠根分明。

(2)上颌乳侧切牙:

牙冠较小且圆窄,牙根根尖部偏向唇侧。

(3)下颌乳中切牙:

舌面舌窝明显,切缘较薄,切嵴位于牙长轴,根长约为冠长2倍。

(4)下颌乳侧切牙:

牙冠较中切牙大,舌窝及边缘明显。根尖弯向唇侧。

(5)上颌乳尖牙:

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此为区别左右上颌乳尖牙和恒尖牙标志。

(6)下颌乳尖牙:

牙尖偏近中,唇轴嵴和唇颈嵴较突出,舌窝较明显。

(7)上颌第一乳磨牙:

颊面宽度大于长度,颈嵴近中部分特别突出;舌面小而圆突;邻面见1/3显著缩窄,颊颈1/3非常突出;面形态似上颌前磨牙;牙根3根分开甚远。

(8)下颌第一乳磨牙:

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颊面近中缘长且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颈嵴最突;舌面近中舌尖长而尖,远中舌尖短小而圆;面呈不规则四边形,近中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颊舌尖很小,牙根分近中及远中两根。

3.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颈部缩窄,唇颈嵴和颊颈嵴突出;面缩窄,宽冠窄根;上颌乳尖牙是尖牙中唯一牙尖偏向远中者;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大小相近()。

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①切端和面形态生理意义:

切牙切嵴切割食物,尖牙牙尖穿透和撕裂食物,上下颌后牙凸形结构(牙尖、三角嵴、斜面和边缘嵴)相互接触可压碎食物,凸形结构和凹形结构(窝及发育沟)相互接触可磨细食物。边缘嵴将食物局限在面窝内,发育沟是食物溢出通道。

②牙冠轴面突度生理意义

唇、颊、舌面突度生理意义:

正常突度可使食物按摩牙龈,突度过小挤压牙龈易造成损失,突度过大则不能按摩牙龈,颈1/3的突度还可以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邻面突度生理意义:

正常接触区周围有外展隙,龈方者称邻间隙,龈乳头充满,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正常邻接可防止食物嵌塞,还可使牙及关系稳定。

(2)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稳固,能保证牙冠行使生理功能。

三、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

1.髓腔的各部名称

(1)髓室:

髓腔位于牙冠和牙根颈部分,分顶、底和四壁。

(2)髓角:

髓室向牙尖突起成角部分。

(3)根管口:

髓室底上髓室与根管的移行处()。

(4)根管系统包括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

(5)管间吻合:

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6)根管侧支:

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

(7)根尖分歧:

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8)根尖分叉:

根管在根尖分散为2个或2个以上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9)副根管:

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

2.髓腔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髓腔体积逐渐缩小,髓角变低,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有的髓腔可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

髓腔形态是进行牙体、牙髓和牙周治疗重要依据。

3.恒牙髓腔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1)上颌中切牙:

髓腔较大,根管较粗,近远中剖面呈三角形,唇舌剖面呈梭形,牙颈部横剖面呈圆三角形,牙根中部横剖面较牙颈部横切面约小一半。

(2)上颌侧切牙:

与上颌中切牙相似,但略小。

(3)下颌中切牙:

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10%()。

(4)下颌侧切牙:

较下颌中切牙为大。

(5)上颌尖牙:

唇舌径很大而近远中径较窄单根管。

(6)下颌尖牙:

与上颌尖牙类似,根管为双管者约占4%。

(7)上颌第一前磨牙:

类似立方形,颊舌剖面见有颊、舌髓角,颊侧髓角接近牙冠中1/3处,舌侧髓角接近牙冠颈1/3处。根管以单根单管型约占28%,单根双管约占31%,单根单双管约占27%,双根双管约占14%。

(8)上颌第二前磨牙:

颊舌髓角均位于牙冠颈部1/3。单根单管型约占48%,单根双管约占19%,单根单双管约占19%,双根双管约占4%。

(9)下颌第一前磨牙:

颊侧髓角长,位于牙冠中分;舌侧髓角短而不明显,多为单根管。

(10)下颌第二前磨牙:

类似下颌第一前磨牙,但颊舌二髓角明显。

(11)上颌第一磨牙:

髓室似矮立方形,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均接近牙冠中1/3。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接近牙冠颈1/3。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63%。

(12)上颌第二磨牙:

近颊双管或单双管约占30%,远颊和舌根管均为单根管。

(13)下颌第一磨牙:

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约1mm)。髓室顶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近中为双管或单双管型约占87%,远中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约占40%。

(14)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为双管或单双管型占64%,远中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约占18%。近远中根容易在颊侧融合,形成C形根管,约占10%。

4.乳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乳牙髓腔髓室大,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方向斜度较大,根尖孔亦大。乳前牙根管多为单根管,乳磨牙通常3个根管。制备洞型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牙髓治疗效果好。

主编微语:有人利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hbwh/15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