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应符合牙周临床诊疗特点和规律
众所周知,牙周系统治疗包含4个阶段: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与正畸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针对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提升的教学安排,必须遵循上述牙周病临床规范化诊疗的特点和规律。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治疗是每例牙周病患者都必须经历的治疗阶段,因此在入学第一阶段重点要强化研究生牙周基础治疗的基本功,夯实基础并了解和熟悉规范化牙周诊疗的基本流程。在第二、三阶段强化训练牙周手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修复与正畸治疗等多学科诊治思路拓展,这些内容是研究生阶段临床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牙周特色手术能力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提升研究生临床胜任力的重要体现。
2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及独立处理牙周病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能对在临床见习或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因此,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不但要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3年的培养还包括训练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树立疾病预防的观念,参与社区保健和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有关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攻读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的牙周临床工作量要求见表1。根据国情,这个培养要求尚远低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牙周专业研究生3年临床能力训练要求,特别是手术数量和种类要求[4]。
3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提高临床胜任力的实践和探索
3.1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拓展口腔医学知识的“宽”自年起,所有招收的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要求临床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训过程并轨[5]。并轨培养后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不仅要轮转口腔内科的牙周、牙体、儿童口腔、黏膜和预防5个专业科室(既往3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内硕士研究生始终坚持轮转的专业科室),还要轮转修复、外科、急诊、放射、病理、种植和正畸专业科室。这种多学科的轮转无疑能拓展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口腔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宽”,利于提高综合治疗设计能力。研究生通过与不同专业的老师针对复杂病例诊治进行椅旁讨论和分析,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出最完善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多学科综合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牙周专业临床实践分阶段培养模式是强化牙周病学专科能力的“专”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下的多学科轮转拓展了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宽”,同时研究生所在专科临床训练的时间会变少。因此,如何让研究生做到“宽”与“专”兼顾?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教研室探索了针对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分阶段培养模式,确立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并在此指引下制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临床安排和训练内容,强化牙周病学专科能力的“专”(图1)。
3.2.1扎实的牙周基础治疗理论和实际能力训练阶段(第1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临床训练目标是稳步提升牙周病的诊断、治疗设计和扎实的基础治疗能力,即规范牙周治疗基本功。研究生要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规范化牙周系统检查方法,这是打好牙周治疗基本功的第一步,如掌握牙周袋的探诊方法、附着丧失检查、根分叉病变的探查和分度以及牙齿松动度的检查等。需要重点强调对牙周探诊检查准确性的评估,即学生每次记录完牙周检查表后,指导教师要进行核对。当探诊深度误差超过1mm时,指导教师要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根据既往的教学研究结果,影响邻面探诊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探诊角度问题[6]。由于牙周探诊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年由胡文杰教授推动其成为北京市住院医考试口腔内科学专业医生的必考操作,这是逐渐规范牙周诊疗的前提。在规范牙周专科检查基础上此阶段的重点技能训练主要为牙周基础治疗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的操作要领,该阶段研究生完成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必须由临床指导教师“躬身”检查确认治疗是否彻底。对于治疗不到位和存在损伤的位点,教师需椅旁示教,学生规范动作后完成进一步治疗,直到达到治疗目的。此外,该阶段学生要逐渐学会如何收集牙周系统病例,对于基础治疗的患者,学会复查时评估基础治疗效果并分析原因,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毫无疑问,通过规范化操作训练达到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系统治疗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一步,也是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必须打好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第一阶段中期安排研究生在实习室进行牙周手术常用缝合方法的训练和龈切术、翻瓣术等牙周基础性手术的操作训练。研究生通过模型训练初步掌握牙周基础性手术的操作要领,为第一阶段后半年参与手术助手和主刀手术打好基础。参与并掌握牙周基础性手术是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手术训练的起步阶段。
3.2.2复杂牙周病患者的综合治疗设计理念提升和牙周基础性手术能力训练阶段(第2年) 孟焕新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医院就诊的例患者分析发现重度牙周炎患者比例较高[7],这些病例除了牙周破坏程度严重,还需要正畸、修复、牙体牙髓等多学科合作治疗。而研究生第二阶段临床训练内容之一是着重提升复杂牙周病例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设计能力。牙周系统治疗设计本身就包括后期的修复与正畸治疗,通过恰当的修复方法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及采取正畸治疗达到符合生理的咬合关系是有利于全牙列牙周健康、恢复功能和美观的治疗程序。因此,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在第一阶段控制病因基础上要具备功能重建和美学再现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牢记修复与正畸治疗过程中维护好全口牙周健康。牙周临床指导教师对于每例复杂牙周病患者都会引导和启发研究生拓宽思路,注重口腔问题的综合治疗设计而非只 第二年的临床重点训练内容还包括牙周基础性手术胜任力的提升。保留天然牙不但要运用基础治疗,而且需要应用必要的牙周特色手术利于改善牙周状况,及时满足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手术训练是其临床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在第二阶段扎实的牙周基础手术训练前提下,这一阶段手术训练的研究生从手术助手逐步过渡到由指导教师协助主刀或部分主刀完成一些牙周特色手术,包括复杂的植骨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种植相关手术及简单膜龈手术。
3.3临床训练与跟诊观摩是“动手练”和“用脑想”的有机结合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诊治能力,所有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除了自己出门诊接诊患者外,还要有每周至少半天与导师共同出诊。通过跟诊观摩特色专家的诊疗工作,可以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和复杂病例的治疗设计及临床操作技能,另外通过协助导师书写病历,进一步学习专家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和诊疗思路。
3.4牙周文献课和专题理论课是强有力的理论指引正确的临床操作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入学之初牙周病学教研室还为研究生同步开设了经典文献回顾课和新进展文献课,经典文献课的主要内容见图2。文献课一般隔周进行,由研究生轮流汇报,这样的文献课设计与国际是接轨的[4]。根据每位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的不同,以及其对多个主题经典文献和新进展文献的把握程度,科室指派高级职称教师负责不同专题,帮助研究生筛选该主题的关键性文献,引导研究生逐渐掌握该主题有关的基本知识点。文献课有利于研究生对牙周病学各方面内容全面理解和提高,并掌握牙周病学的经典知识和最新进展。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与作者进行正面交锋,理解批判阅读的重要性[10]。
所有一年级的研究生与进修生还要一起参与为期一年的牙周专项技术提高课,授课教师为科室高级职称教师。课程内容是介绍牙周临床特色技术及直接相关的牙周病学经典理论和最新进展内容,如牙周病的年新分类、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现状和进展、粉红美学在牙周的应用及进展、牙周骨皮质切开加速正畸治疗、激光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种植体周维护及种植体周炎的治疗等。总体而言,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计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学习理论和提升胜任力[11]。
3.5病例讨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 科室安排研究生隔周进行英文病例汇报并讨论,与文献课交替进行。病例讨论课上,每次有3~4名研究生整理出自己在临床接诊的典型牙周病例的诊治过程和效果分析,用英文进行汇报,一般安排2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进行指导,就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治疗要点进行启发式讨论。定期病例讨论课是研究生结合自身诊治病例的总结和梳理,既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又锻炼了其英文表达能力,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4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胜任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各口腔医学院校本科阶段临床训练质量参差不齐,加之临床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训过程并轨,因此,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面临着口腔综合训练基本功夯实与本专业临床胜任力提升的时间冲突。此外,在新的并轨培训模式下,科室和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相对变少,导师对研究生的临床训练监管力度有所下降[12]。因此,如何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监管力度,使其口腔知识技能兼顾宽度与深度,是口腔医学各学科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牙周病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我国高层次牙周临床医生的重要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我国牙周病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牙周病作为我国两大常见口腔疾病之一,牙周病学界肩负的责任重大。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作为国内一流的口腔院校,将与其他兄弟院校一起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基础上责无旁贷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的牙周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牙周病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牙周病诊治能力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略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