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创修复技术MIPP进行磨损牙列
进行磨损牙列的美学重建(下)粘接
粘结步骤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要求。每个牙预备体都要进行排龈,以减少龈沟液的浸润,并且能够作为屏障防止树脂黏结剂侵入龈沟内,粘接过程中尽量使用橡皮障。
图23-24粘接前,石膏模型上的后牙修复体。图25-26基牙酸蚀后,可以鉴别还有多少牙釉质仍存留于后牙的颊面和咬合面。修复体内表面使用4.5%氢氟酸(IvoclarVivadent)酸蚀20秒,清水冲洗,蒸馏水超声水浴3分钟,彻底吹干后涂布硅烷偶联剂(Monobond-S,IvoclarVivadent),静置干燥60秒。牙预备体表面采用抛光沙与橡皮杯(OptiClean,Kerr)进行清洁,37.5%的磷酸(Ultra-Each,Ultradent)进行酸蚀,在牙釉质表面酸蚀时间为30秒,牙本质表面酸蚀时间为10秒,然后冲洗吹干。在修复体、牙体相应的粘结表面涂布黏结剂(OptiBondFL,Kerr),由于瓷层厚度减小,可以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剂(VariolinkVeneer,IvoclarVivadent)进行粘接。图27-图28前牙区二矽酸锂修复体。图29-图30粘接后的合面观图31-图33最终的全牙列修复体显示了满意的生物、功能与美学整合的治疗结果图34前牙引导显示了适应的后牙牙合接触分离。图35-图36最初与最终的全牙列X片。非常微创的MIPP治疗方法保存了所有牙齿的牙髓活力。图37对于患者的嘴唇和面部的关系而言满意的修复效果讨论牙列磨损的原因包括:磨耗、酸蚀、磨损,常见于咬合面、唇颊面、舌面,少见于邻面。在现有牙体组织结构已不足的情况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保证美学修复空间的同时,尽量少的磨除牙体组织。当前牙已经出现明显磨耗时,正畸治疗应作为重建美学与功能的首选方案。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前牙之间的关系,获得延长牙齿长度的修复空间,重建适宜的覆牙合与覆盖,同时尽量减小牙齿预备量。在上、下颌牙弓广泛磨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咬合重建。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挑战是在尽量保存牙釉质和减少牙体预备的情况下保证修复体的机械固位与抗力,以及在减小全瓷修复体厚度的同时保证其强度与美观。由于咬合垂直距离(VDO)在前牙区可以安全地最大抬高至5mm而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且患者能够在两周内快速适应新的高度,这一目标变得更加容易实现。牙釉质是理想的粘接面,该方法能够尽量保留牙釉质结构。保留牙釉质结构的第二点在于二矽酸锂全瓷修复体厚度的减小。在后牙区,未脱矿的邻接面不需要进行牙体预备,因此能够保留原邻面接触区稳定不变。无论是保留邻接还是打开邻面接触,这些独特的几何学修复设计类型都尚未得到科学证据支持或证明。在粘接之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来评估这种保守的修复方案非常重要,可以由此分析出保留邻接区的优点与缺点。在临床上,保留邻面接触的优点包括:牙体预备相对容易、耗时较少、微创预备,可以不必进行临时修复,粘接过程中邻接区处理更加简便。缺点包括:机械固位力不足,临时修复体稳定性差,以及最终修复体在试戴过程中操作性不佳。临床上,邻面接触区牙体预备的重要优势在于可以检查发现并解决牙釉质缺损(脱矿/龋齿),而这类问题平时难以诊断发现。为达到前牙区高度的美学效果,选择带有饰瓷的双层瓷结构二矽酸锂全瓷修复体(IPSe.maxPress)。在后牙区制作颊面-咬合面贴面修复体时,采用减小厚度(0.8mm)的二硅酸锂单瓷层全瓷修复。单瓷层玻璃陶瓷结构没有饰面瓷,但在美学效果方面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由于不需要饰瓷空间,且0.8mm的瓷层材料具备~MPa的挠曲强度,能够达到更好的结构完整性以及保存牙釉质的微创牙体预备。最近一篇文献显示,当修复体由牙釉质结构支持时,微创修复二硅酸锂咬合面高嵌体(厚度0.6~1.4mm)的抗压性能可以达到二氧化锆的70%。40由于修复体的最终强度取决于粘接步骤,当牙齿表面牙釉质结构存在时,通过咬合垂直距离(VDO)增加获得修复材料的最小修复空间之后,可以采用减小厚度的可蚀刻全瓷材料。目前有学者正在进行一项为期7年的体内的前瞻性临床调查,用于评估磨牙压铸全瓷材料(IPSe.maxPress)与CAD/CAM制作的部分覆盖修复体(PCRs)的生存率与长期功能表现。压铸全瓷材料(IPSe.maxPress)与CAD/CAM制作的部分覆盖修复体(PCRs)为期7年的Kaplan-Meier生存率分别为%和97%。评价标准包括:继发龋、边缘密合度、边缘变色、表面粗糙度、比色、解剖形态。使用全瓷材料制作的部分覆盖修复体(PCRs)在短期与中期的临床初步观察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在与其他类似的临床研究比较研究结果时,尽管存在修复材料选择、牙体预备设计类型、粘接方式等不同设计类型,影响了结果的有效性,但临床表现的总体趋势一致。有相关文献显示IPSe.maxPress制作的部分覆盖修复体(PCRs)生存率接近或优于IPSEmpress制作的部分覆盖修复体(PCRs)。后者在短期、中期(2~4年)、长期(7年)的生存率分别达到92.7%、%和81%~93.4%。因此,在后牙区出生缺陷型牙齿的可以使用部分覆盖全瓷修复体,例如二矽酸锂材料。结论在本病例中,采用MIPP技术进行磨损牙列的美学重建,旨在对已经产生结构损害的牙列进行最小创伤的牙体预备。咬合垂直距离(VDO)的增加较少了牙体预备量,因而可以保存牙釉质结构,同时为全瓷修复体创造更多的咬合空间。在后牙区采用依赖粘接固位、并减小厚度(0.8mm)的二矽酸锂部分覆盖全瓷修复体(颊-合面贴面)。要充分了解这种技术的潜在特点,需要使用最小厚度的二矽酸锂制作全覆盖、部分覆盖修复体,进一步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研究,以评价其磨损与折裂性能。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