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齿道摘编编者按:对在读或刚毕业的牙医来说,熟知并记忆牙体解剖生理始终是一件较难的事。感谢有了
萌出—全过程
萌出时间—出龈
牙萌出的特点:
1.在一定的时间内
2.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3.左右成对先后
4.下颌牙略早于上颌牙,女性略早于男性
(一)乳牙的萌出时间
二、临床牙位记录法(一)部位记录法
1.牙弓分区:
2.乳牙的临床牙位
罗马数字:I,II,III,IV,V
例:左下颌第一乳磨牙
3.恒牙的临床牙位
阿拉伯数字:1,2,3,4,5,6,7,8
例:右上颌第一磨牙
(二)通用编号系统
恒牙:1-32
乳牙:1d-20d
(三)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1.应用术语:
(1)中线(medlanline)
(2)牙体长轴:
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3)接触区(contactarea)
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邻接区
(4)外形高点(heightofcontour)
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为外形高点。
(5)线角(lineangle)与点角
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如前牙的近中面与唇面的交角称为近唇线角,后牙的近中面与颊面的交角称近颊线角。
点角: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磨牙的远中面、颊面与合面相交处称为远颊合点角,前牙的近中面、唇面与切嵴所成的角称近唇切点角。
(6)牙体三等分(divisionintothirds)
2.牙冠各面的名称
(1)每个牙均有与牙体长轴大致平行的四个轴面,分别称为:
唇(颊)面、
舌(腭)面
近中面
远中面
(2)与牙体长轴垂直的面:合面和切嵴
(二)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1.牙冠的突起部分
(1)牙尖(dentalcusp)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牙合)面上。
(2)切缘结节(mamelon)
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称切缘结节,(切牙乳突状切缘)随着牙的切磨耗逐渐消失
(3)舌面隆突(cingulum)
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称舌面隆突,系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4)嵴(ridge)
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根据嵴的位置、形状和方向,可分为切嵴、轴嵴、边缘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斜嵴和颈嵴。
1)切嵴(incisorridge)
为切牙切缘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
(2)轴嵴(axialridge)
为轴面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位于尖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
位于后牙颊面者,称为颊轴嵴;
位于尖牙及后牙舌面者,称为舌轴嵴
(3)边缘嵴(marginalridge)
为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4)三角嵴(triangularridge)
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5)牙尖嵴(cuspridge)
(6)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牙尖嵴。
(7)尖牙的近、远中牙尖嵴组成切嵴;
(8)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合边缘嵴和舌合边缘嵴。
(6)横嵴(transverseridge)
为(牙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牙合)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7)斜嵴(Obliqueridge)
为(牙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嵴相连,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8)颈嵴
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颈嵴。在唇面称为唇颈嵴;在颊面称为颊颈嵴。
2.牙冠的凹陷部分
(1)沟:位于牙冠的轴面及合面,介于牙尖和嵴之间,或窝的底部的细长凹陷部分,略似山间的溪流。
1)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2)副沟: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都叫副沟,其形态不规则。
3)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2)点隙
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汇合处所成的点状凹陷,该处牙釉质若钙化不全,则成为点隙裂。裂沟和点隙裂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3)窝(fossa)
牙冠舌面及(牙合)面上不规则的凹陷,称为窝;如前牙舌面的舌窝,后(牙合)面的中央窝等。
3.斜面
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inclinedsurface)。
两斜面相交成嵴。
四斜面相交则组成牙尖的顶,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置而命名,如尖牙牙尖的斜面有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
4.生长叶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界处为发育沟,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发育叶(融合)→发育沟、切牙乳突状切缘
未完待续~~~~
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