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师修复学必备考点之三
导语

年医师笔试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考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内容整理网络,如有疑问请到医学教育网答疑板进行提问。

“原创作者·刘智超”

◆◆◆

修复学必备考点(之三)

1.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

(牙合)面预备:一般为1.0mm;

颊舌面预备:轴壁正常聚合度一般为2°~5°。

邻面预备:聚合度以2°~5°为宜,

颈部肩台预备:铸造全冠颈部肩台通常为0.5~0.8mm宽,呈浅凹形或圆角肩台形。边缘应连续一致,平整,无锐边。

2.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

轴面与(牙合)面(切缘)预备要求:

牙体各轴壁预备出金属厚度的间隙约0.5mm,以及瓷的厚度0.85~1.2mm。

前牙切端应至少预备出1.5~2.0mm的间隙。

各轴壁无倒凹,(牙合)方聚合度2~5°,光滑无锐边,轴面角处圆钝。

颈缘预备要求:唇颊侧或全冠边缘为烤瓷者,应将牙体颈缘预备成直角或°凹面,采用龈下边缘者,肩台位于龈缘下0.5mm。唇颊侧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舌侧金属边缘处肩台宽度0.5mm。

3.桩核冠修复:

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3,从根管口到末端逐渐缩小呈锥形,尽可能使牙本质肩领处牙体厚度不小于1mm,高度不小于1.5mm。

4.前牙3/4冠的牙体预备:

邻面在切龈方向上相互平行或在切端方向稍聚合2°~5°。一般不少于0.5mm。患牙牙冠短、邻面倒凹小者,冠边缘应止于龈缘下0.5mm,并预备出肩台。

近、远中方向形成平面,与牙长轴成45°角。

舌面预备:患牙舌侧有0.5~1mm间隙。从舌隆突至龈缘消除倒凹,并预备出0.5mm间隙。从切斜面至舌隆突均匀磨除0.5~1mm,以保证修复体的强度和牙冠正常外形。邻轴沟预备: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邻轴沟的深度为1mm。

切端沟预备:在切斜面舌1/3处,做一顶角为90°的沟。沟的唇侧壁高度是舌侧壁的2倍,以保证唇侧少露金属。

5.后牙3/4冠的牙体预备:

(牙合)面预备:应预备出1.0mm的间隙。

邻轴沟预备:后牙牙冠邻面一般较短,为增加邻轴沟长度,可将邻轴沟预备在邻面颊侧1/3与中1/3交界处,邻轴沟方向应与轴壁平行。沟深与宽度均为1mm,各壁应平直。

(牙合)面沟预备:在(牙合)面颊尖舌斜面预备深度和宽度为1mm的(牙合)面沟。两端连接邻轴沟,沟底及边缘圆钝。

6.一般在拔牙后3个月,待拔牙创口完全愈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制作固定义齿。

7.固定桥修复的适宜年龄一般为20~60岁,但也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老年患者,全身及口腔情况良好,除个别牙缺失外,余留牙健康、稳固,此时也可用固定桥修复。

8.有牙周病的牙列缺损者,可摘局部义齿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可兼作固定松动牙的牙怒夹板。义齿基牙松动度不超过Ⅱ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

9.固定义齿的分类及特点

(1)常用的固定桥类型

1)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固定桥两端固位体与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桥体则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新的咀嚼单位。

2)半固定桥:半固定桥桥体一端的固位体为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固位体为活动连接。活动连接体在桥体的部分制成栓体,在固位体的部分制成栓道。

3)单端固定桥:又称悬臂固定桥。此种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桥粘固在一端基牙上,桥体受力时由该端基牙承受,桥体另一端与邻牙接触或无邻牙接触,形成完全游离端。

4)复合固定桥: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固定桥组合成复合固定桥。如在双端固定桥的一端再连接一个半固定桥或单端固定桥。

(2)特殊的固定桥类型

1)种植固定桥:利用植入颌骨内或牙槽窝内的种植体作为固定桥的支持和固位端,然后制作固定桥,修复牙列缺损。

2)固定-可摘联合桥:其支持形式与双端固定桥相同,义齿承受(牙合)力由基牙承担,但不同之处是该型固定桥可自行摘戴。义齿固位依靠固位体的内外冠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或者磁性固位体的吸力等产生固位。

3)粘接固定桥:是利用酸蚀、粘接技术将固定桥直接粘固于基牙上,修复牙列缺损。其固位主要依靠粘接材料的粘结力,而牙体预备的固位形起辅助固位作用。粘接固定桥与传统固定桥相比,牙体预备时磨削牙体组织少,减少牙髓损伤。

(3)固定桥的各自特点

1)双端固定桥

①固定桥所承受的(牙合)力,通过两端基牙传递至基牙牙周组织。

②双端固定桥的桥基牙能承受较大(牙合)力,且两端基牙所分担的(牙合)力也比较均匀。

③双端固定桥将基牙连接为一个整体,由原先多颗单个基牙的生理性运动转变成固定桥基牙的整体性生理运动。此运动方式同样符合牙周组织健康要求。

2)半固定桥

①半固定桥两端基牙所承受的应力不均匀。(牙合)力通过活动连接体的传导后使应力得以分散和缓冲,当桥体正中受到垂直向(牙合)力时,固定连接端的基牙所受的(牙合)力大于活动连接端基牙,容易使固定连接端基牙受到创伤。

②半固定桥一般适用于基牙倾斜度大,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时难于求得共同就位道的病例。

3)单端固定桥

①单端固定桥受力后,桥体处形成力臂,基牙根部形成旋转中心,产生杠杆作用,使基牙产生倾斜、扭转,容易引起基牙牙周组织的创伤性损害或固位体松脱。

②临**应严格选择病例:缺牙间隙小,承受(牙合)力不大,而基牙又有足够的支持力和固位力者。

4)复合固定桥

①复合固定桥一般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牙单位,常包括前牙和后牙,形成不同弧度弧形的固定桥,整个固定桥中含有两个以上基牙。

②当承受外力时,各个基牙的受力反应不一致,可以相互支持或相互制约,使固定桥取得固位和支持,也可能影响到固定桥的固位而引起固位体和基牙之间松动。

③复合固定桥包括的基牙数目多而且分散,要获得共同就位道比较困难。

10.固定桥临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较为理想;1:1是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理想的基牙是活髓牙。

11.牙周情况:功能良好的牙齿,其牙周膜间隙的宽度为0.18~0.25mm。

在选择基牙时,牙槽骨的吸收超过根长的1/3,就不宜选作基牙。

如患有根尖周炎症、根尖周脓肿或根尖周囊肿,必须经治疗痊愈后才能再考虑是否可以选作基牙。

若牙齿超出其正常生理动度,表明其牙周组织有病理性改变,必须拍X线片等详细检查,找出其松动的原因。

12.接触式桥体:

a.盖嵴式桥体:桥体龈端与牙槽嵴唇颊侧黏膜的一小部分呈线性接触。与牙槽嵴接触面积小,自洁作用好,适用于上前牙牙槽嵴吸收较多者。

b.改良盖嵴式桥体:将盖嵴式桥体龈端向舌侧延伸,使唇颊侧接触区扩展至牙槽嵴顶。可防止食物进入龈端,自洁作用好,患者感觉舒适,上下颌固定桥均可使用。

c.鞍式桥体:桥体龈端骑跨在牙槽嵴顶上,与牙槽嵴接触面积大,自洁作用差。

d.改良鞍式桥体:桥体唇颊侧龈端与牙槽嵴顶接触,颈缘线位置与邻牙协调一致,符合美观要求。桥体龈端舌侧部分缩窄,尽量扩大舌侧邻间隙,减小龈端舌侧与牙槽嵴顶的接触面积。外形近似天然牙,美观,舒适,自洁作用好。是一种应用较多的较理想的桥体形式。

e.船底式桥体:桥体龈端呈船底式与牙槽嵴顶接触,接触面积最小,容易清洁。但桥体下部唇颊舌侧与牙槽嵴间的三角间隙很容易滞留食物。只用于下颌牙槽嵴狭窄的病例。

悬空式桥体:桥体与黏膜不接触,留有至少3mm以上的间隙,此间隙便于食物通过而不积聚,有较好的自洁作用,又称为卫生桥。但悬空式桥体与天然牙的形态差异大,仅适用于后牙缺失且缺牙区牙槽嵴吸收明显的修复病例。

13.桥体的龈端:固定桥修复的时间:一般拔牙后的1~3个月内,牙槽突吸收较快,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所以固定桥修复最好是在牙槽嵴的吸收比较稳定之后进行,即拔牙后的3个月左右,使桥体龈端与牙槽嵴黏膜有良好的接触。

桥体龈端的形式:悬空式桥体龈端与黏膜之间保持至少3mm的空隙,便于清洗。

14.固定连接体要求:固定连接体应位于天然牙的近中或远中面的接触区,即接近切端或(牙合)面1/2的部位,其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15.确定就位道的两种方式:16.

1)平均倒凹(均凹法):对于缺牙间隙多、倒凹大的病例,应采用平均各基牙倒凹的垂直向就位道。一般先调整模型前后向倾斜度,再调整模型左右倾斜度,直到使模型上前后和左右两侧基牙的近远中向倒凹和颊舌向倒凹区比较平均相等,尤其是卡环固位臂进入的倒凹区基本相等的位置为止。同时使基牙多数的邻面相互间尽可能达到的平行,以尽量减少对牙齿外形的磨改。义齿的就位道方向,基本是缺隙前后两端基牙及牙弓两侧基牙牙长轴交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如果各基牙长轴相互平行,则就位道方向与基牙长轴方向一致。

2)调节倒凹(调凹法):调凹就是使缺隙两端基牙的倒凹适当地集中在一端基牙,产生有利的倒凹。义齿倾斜就位,可利用制锁作用增强义齿固位。前牙缺失多采用模型向后倾斜,义齿从前向后斜向就位,既可消除牙槽嵴唇侧组织倒凹,缩小人工前牙与远中邻牙间的间隙以利美观,又可以将固位倒凹集中于后方基牙的远中,有利于固位卡环的放置。后牙游离缺失者一般采取模型向前倾斜,义齿由后向前斜向就位。

16.按人工牙的(牙合)面形态分类

①解剖式牙:人工牙的(牙合)面形态与初萌出的天然牙(牙合)面相似,牙尖斜度为33°或30°。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牙齿的尖凹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但侧向(牙合)力大。

②半解剖式牙:人工牙的牙尖斜度约为20°,上、下颌牙间有一定的锁结关系。侧向(牙合)力较解剖式牙小。

③非解剖式牙:人工牙的颊、舌轴面与解剖式牙类似,但(牙合)面仅有溢出沟,而没有牙尖,或者说牙尖斜度为0°,又称无尖牙。无尖牙咀嚼效率较低,但侧向(牙合)力小,有利于义齿稳定,对牙槽骨的损害小。

17.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制作要点:

1)基托厚度:塑料基托一般厚约2mm,进入前庭沟和口底的基托边缘略厚,并呈圆钝状。铸造金属基托的厚度约0.5mm,边缘可厚至1mm,并圆钝。

2)基托的伸展范围:对于非游离缺失的牙支持式义齿,在保证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基托范围;上颌后牙游离端义齿基托后缘应伸展到翼上颌切迹,远中颊侧应盖过上颌结节,后缘中部应到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下颌远中游离端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舌侧远中进入下颌舌骨后窝。

◆◆◆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修复学必备考点(之一)

修复学必备考点(之二)

百万医考生的共同选择,期待你的加入

医学教育网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发布考试报名、政策、考试时间、成绩等动态,分享考试复习经验、复习技巧、考试重点等信息。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lwnh.com/yyzl/3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