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丨种植体周围炎与异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的异物成分主要为钛及牙科粘接剂,这些异物被引入的确切机制及其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作用仍然未知,还需更多研究确定其病因学及在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该论文9月15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eriodont)。
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36例人类种植体周围炎活体组织切片进行分析。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光计评估异物材料成分。 结果为,在被纳入研究的36个切片中,有34个X线不透射异物被鉴定,主要异物成分为钛及牙科粘接剂,这些材料被炎性细胞包绕。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数病例种植体周围炎是由浆细胞介导的混合型亚急性和慢性炎症。
正畸丨处理托槽底板,工业法优于喷砂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工业方法处理托槽底板效果优于喷砂处理。托槽抗剪切强度随喷砂氧化铝粒径增加而减小;抗剪切强度也随粘接-脱粘操作重复次数增加而减小。该论文9月17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Orthod)杂志。
研究人员选取80个托槽行粘接-脱粘实验,循序3次。第1次脱粘后,随机分为4组:1组为25μm氧化铝喷砂组,2组为50μm氧化铝喷砂组,3组为μm氧化铝喷砂组,4组为工业方法组(Nd:YAG激光)。评估脱粘时托槽粘接强度和底板上残留的粘接材料。
结果为,第1次循环后,4组无显著差异。第2次后,工业处理组粘接强度显著强于其他组,且每次循环中,喷砂托槽粘接强度随氧化铝粒径和处理次数增加而递减。工业处理组3次循环间粘接强度无显著差异。工业方法组托槽底板残余粘接材料显著少于其他组。经一系列粘接-脱粘操作后,每组的底板粘接材料残余均显著减少。
牙体丨牙本质预处理方法致粘接强度不同
巴西一项研究显示,不考虑冲洗液种类,超声和激光照射辅助牙本质预处理手段并未改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次氯酸钠冲洗液会降低使用玻璃纤维桩自酸蚀粘接强度,而氯己定能够维持原有粘接强度。论文9月20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
牙体丨直接盖髓,MTA长期疗效更优
德国研究人员观察了-年间行直接盖髓术的颗患牙,术后观察时间平均42个月。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三氧化矿物盐聚合物(MTA)直接盖髓的长期疗效优于氢氧化钙。使用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失败的风险较MTA显著提高(比值比为2.67,95%可信区间为1.36~5.25)。不考虑选用何种充填材料的话,直接盖髓术后2天后进行永久充填的牙齿的预后较差(比值比为3.18,95%可信区间为1.61~6.3,P=0.)。本文9月14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36期新闻版”)
“发现牙医的精彩,满足牙医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